湖南日报特稿丨灯火映星城 电力赋新程!长沙电网“十四五”蝶变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纪实

2025-11-26 07:07
字体:【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11月26日11版

灯火映星城 电力赋新程

——长沙电网“十四五”蝶变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纪实

王 晗 张 阳 龙 莹 王思柔 郑 欢

新篇既开,步履铿锵;电力赋能,逐光前行。

当晨雾还未散尽,橘子洲头的街灯已经撕开黎明,将光影洒向湘江;当午夜钟声轻响,扬帆夜市的灯火依旧璀璨,用烟火氤氲抚慰人心。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蓄势的路口,三湘大地正以昂扬姿态奔赴高质量发展新程。而长沙这座“星城”的每一次“心跳”,都离不开电力脉动的强劲支撑。

“十四五”五载春秋,国网长沙供电公司怀揣“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滚烫初心,在星城架起一座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从电网建设“加速度”到电力保障“硬支撑”,从民生服务“暖温度”到绿色转型“新动能”,长沙电网完成了从“强基固本”到“赋能跃升”的精彩蝶变。

电力调度领域人工智能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电网脉动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这份蝶变,无疑为长沙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注入了澎湃动能,更在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的时代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电力印记”。

筑牢保供“生命线”:

织密坚强电网,夯实发展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电网,是现代城市的“能源大动脉”,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更是民生幸福的“保障底色”。

“十四五”以来,国网长沙供电公司深刻把握城市发展脉搏,持续深化“政企合作、共建电网”的长沙模式,以超常规力度推进电网建设、破解供电瓶颈,筑牢电力保供生命线。

主网建设实现“跨越式突破”。五年来,该公司锚定“供电能力领先、网架结构最优”目标,持续打响电网“630攻坚”硬仗,189项主网工程落地,123座变电站完成新改扩建。500千伏安宁变电站拔地而起,220千伏鄱阳变电站、110千伏观沙岭变电站紧随其后……截至2025年,长沙电网新增变电容量2371万千伏安,较“十三五”末增幅近60%,供电“卡脖子”问题成为历史。

在电缆隧道检修

行走长沙,空中特高压与地下隧道交织成全域覆盖的“电力高速路”,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南昌-长沙、荆门-长沙两条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建成投产,让长沙依托华中特高压交流“日”字形双环网,每年引入清洁电力超百亿千瓦时,推动电网迈入“强网时代”。总长15.5公里的万家丽路电力隧道,将空中“电线蜘蛛网”引入地下,既美化城市天际线,更筑牢电力供应“安心防线”,实现电力建设与城市美景共生。

开展线路覆冰测量监控工作

面对极端天气,电网则化身“生命防线”。长沙地处南方冰冻灾害多发区域,自2008年以来遭遇70轮覆冰,且多与春节重叠。“十四五”期间,该公司累计投入抗冰专项资金1.21亿元,对浏阳、宁乡、望城地区45条主干线、100条支线“强筋健骨”。2024年初,长沙遭遇极寒天气,经改造区域线路未发生任何因覆冰导致的供电故障,山区居民温暖过年,企业车间正常生产。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电网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同推进中,长沙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十四五”期间,长沙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经验获自然资源部重点推介,成为全国城市电网与国土空间协同发展的标杆。

110千伏三叉矶变电站。

以110千伏三叉矶变电站为例,其打破“冰冷厂房”印象,与公园绿地衔接,外立面绿植环绕,站内设科普区,成为兼具功能与美感的城市新地标。通过科学预留变电站站址、优化归并高压电力走廊、合理规划地下电力管廊,释放出大量城市优质土地,实现了“电网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的共赢。

点亮民生“幸福灯”:

优化配网服务,传递电力温度

每一次电流的奔涌,都关乎百姓的柴米油盐、企业的生产经营。如果说主网是“大动脉”,那配网就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

走进老百姓家中,为客户排查室内故障,帮助解决用电实际问题。

“十四五”期间,国网长沙供电公司把“人民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配网结构优化为抓手,聚焦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开展“电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进社区、进村组、进校园、进企业”活动,用更均衡的电网结构与更温暖的电力服务,让每一度电都充满“民生温度”。

城市配网升级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产业园区对电力可靠性要求严苛,该公司量身定制升级方案,3414项城网工程落地,1.27余万公里线路更新。

以湘江新区滨江示范区为例,“电雷锋”对其区域配电网升级后,10千伏线路“N-1”联络率、馈线自动化覆盖率均达100%,不停电作业化率95%,供电可靠率高达99.998%,国内首个低压柔性交流互联台区也在此建成,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质变。

乡村农网则变身“振兴引擎”。为破解长沙部分农村受“低电压”困扰的窘境,该公司通过五年时间持续发力,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3980千米线路进村,2241台变压器落户田间。

开展带电作业。

如今,长沙农网户均配变量全省第一,10千伏县域户均配变容量达3.8千伏安,较“十三五”末增长13%,农忙水泵“转不动”,寒冬空调“开不热”等问题一去不返。“看这恒温大棚里的辣椒多红、菜薹多绿,搭帮有‘电雷锋’,我们再也不用靠天吃饭,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宁乡花园村蔬菜种植基地的一位种植户说。

民生温度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针对农村地区用电分散、问题排查难的特点,该公司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开发出“数字沙盘”平台,实现对客户用电异常问题分析整治的全过程数字化。2024年3月投用以来,已在全市78个供电所、服务站“上岗”,农村供电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成为连接千家万户的“幸福纽带”。

前往荷花供电所检修

2024年初,望城区荷花供电所“电雷锋”提前用“数字沙盘”对辖区低电压台区“体检”,荷花虾养殖基地里的小虾得以安然度冬,有效避免了养殖户因低温造成的经济损失。

激活转型“绿引擎”: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能源革命

在“双碳”目标的时代浪潮中,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必答题,更是抢答题。国网长沙供电公司敢为人先,聚焦技术突破、平台建设和绿色转型,在“三区三厅”建设等领域闯出新路,为全国能源转型探出“长沙路径”。

科技创新让电网运维迈入“数智时代”。变电站里,憨态可掬的机器狗顶着40℃高温开展红外测温巡检,精准捕捉设备异常;高空之上,无人机穿梭飞行,排查人眼难以发现的线路隐患;虚拟电厂灵活调控电力负荷,在“削峰填谷”中为企业降本增效;全国首个电力调度领域人工智能系统更大显身手,将调度决策时间压缩至一分钟以内,实现了电网调度从“经验驱动”到“数智驱动”的跨越式升级。

创新技术的应用,落脚点始终是百姓眼中的“不停电”与企业心中的“靠得住”。“十四五”期间,该公司累计开展10千伏配网不停电作业4万次,绝缘塔平台、绝缘蜈蚣梯、绝缘脚手架等“十八般兵器”适配各类场景,全地形、全类型不停电作业,真正实现检修施工“用户无感”。

绿色转型,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要义。该公司以“绿色引擎”驱动新型能源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接入分布式光伏2.67万户、充换电设施16万个,更通过累计实施近万户户用光伏“四可”改造,让阳光转化为千家万户的“绿色收入”。截至2025年9月,长沙电网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410万千瓦,占比超72%,光伏发电年减碳排放超100万吨,降低用电成本超10亿元。

游客体验健身发电单车

创新的温度,既藏在技术突破里,更融入民生体验中。在橘子洲零碳能源体验厅,游客们争相踏上健身发电单车,随着车轮飞转,显示屏上的发电数值不断攀升,这种“电从身边来”的神奇体验,让绿色能源理念深入人心;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里,临空低碳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用能服务,“办电不用等”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每年可为黄花综合保税区降低用能成本400万元。

如今,“三区三厅”示范工程建设已收获阶段性成果,但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创新的脚步却从未停歇,正以更多首创性实践、标志性成果,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向更高水平迈进。

承前启后“开新局”:

电力赋能未来,续写发展华章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奋进。“十四五”期间,长沙电网从“追赶”到“领跑”——供电能力突破1300万千瓦,输配电线路延伸数万公里,供电可靠率达到99.975%。

稳定可靠的电力,为企业生产、科研创新保驾护航;智能绿色的服务,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依托坚实的电力保障,长沙城市竞争力节节攀升。2024年,长沙在全球科研城市中排名跃升至第23位,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15个,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5%,工程机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产值突破万亿。

展望未来,长沙蓝图更加壮丽。乘着2029年第十六届全国运动会落子湖南的东风,这座中部重镇正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长沙大有可为,电网必有作为!”国网长沙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期间,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筑牢电力保障根基,深化电网创新转型,深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人民电业为人民”是“电雷锋”不变的誓言。从“十四五”的蝶变跃升,到“十五五”的蓄势前行,长沙电网将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需求同向而行,让每一束灯光都照亮星城的奋进之路。

(本文图片均由国网长沙供电公司提供)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商务合作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