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特稿丨拼出来的长沙蓝!

2025-11-26 06:56
字体:【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11月26日09版

拼出来的长沙蓝

——长沙2025年蓝天保卫战综述

■ 陈 新 许 杰 彭琨翔

湘江潮涌,层林尽染。举目远眺,一江两岸,蓝天白云;环顾四周,城水相依,风景如画。这是1000多万长沙人民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长沙蓝”是星城最亮丽的底色。今年,长沙国金中心与百公里外的衡山祝融峰同框照“刷屏”朋友圈,就是“长沙蓝”最直观的感受。

截至11月24日,长沙市PM2.5平均浓度33.9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9.6%,创201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优水平;优良率90.2%,优良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6天。

天蓝映碧水,美丽长沙生机勃勃,壮丽多姿。田超 摄

蓝天不是等来的,是拼出来的。近年来,长沙全面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以“一天一天争、一微克一微克抠”的韧劲,用更高标准推进蓝天保卫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书写了一份亮眼的“蓝天答卷”。

制度筑基,拧紧责任链条

大气污染防治,既是一场攻坚拔寨的硬仗,更是一场考验定力与韧性的持久战。

作为省会城市,长沙坚决扛起“省会之责”,市委市政府把空气质量改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治任务,以制度创新构建起全域覆盖、多方联动的治理体系,为治污攻坚提供坚实保障。

高位推动,是治理稳步向前的“定盘星”。市委市政府专题调度、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出台空气质量达标攻坚行动计划、移动源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夏季空气质量提升工作方案、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攻坚行动方案等,建立目标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铺排部署和定期调度蓝天保卫战重点工作,每月向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发送提醒函,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火点较多的区县(市)进行约谈,形成“调度、提醒、通报、约谈、考核”工作闭环,环环相扣,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改革创新,逐一破解难点堵点问题。将裸土扬尘治理纳入首批改革事项,厘清扬尘监管职责,推动6个部门出台行业标准规范,构建城市裸土扬尘长效治理机制。先后制修订了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禁行、高污染燃料禁燃、秸秆综合利用和全域禁烧、部分重点区域中重型燃油货车绕行、城区烟花爆竹禁放、国Ⅳ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禁行等政策,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保障。

精细化管理,让责任落地“无死角”。长沙编制重点区域污染源清单,创新推出“一图一清单一手册”,将污染源位置、类型与治理要求可视化,实现“挂图作战”。组建专职巡查队伍,依托543名网格员和乡镇生态事务中心,开展常态化巡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实行重复问题交办“红黄牌”制度,对整改不力的亮“黄牌”警告,逾期未改的亮“红牌”督办,构建起“即时发现、快速处置、跟踪问效”的闭环管理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民行动。长沙组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合会,汇聚政府、学校、企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搭建生态保护协同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开放活动,让市民走近环保、参与环保。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长沙一江两岸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李健 摄

“在橘洲零碳能源体验厅,我们学会区分绿色与高碳行为,逐渐树立‘选择即行动’的低碳理念。”10月18日,参加“寻长沙,践环保”研学活动的刘子博同学感慨道,“现在我们组织同学开展‘低碳出行打卡’‘环保知识宣讲’,带动更多人加入。”

为激发全民监督活力,长沙加大有奖举报力度,畅通“12345”热线、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举报渠道,鼓励市民“随手拍、随时报”。

源头攻坚,破解转型“剪刀差”

当经济增长曲线稳步向上,如何让污染排放曲线顺势向下?这道关乎绿色转型的“剪刀差”难题,考验着城市的治理智慧与发展决心。长沙给出的答案是: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和“双碳”目标要求,将减污与降碳措施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实现协同减排、双向共赢。

大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组织编制长沙市“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积极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光伏等新能源,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2025年浏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产,长沙市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清洁焚烧)项目扩容改造工程完成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超268万千瓦。

产业转型是源头治污的关键抓手,长沙为此打出一套“破旧立新”的组合拳。近年来,长沙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严控“两高”项目,着力构建以“4+4+3+3”产业矩阵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材料、新能源汽车、现代金融4个支柱产业,数字产业、智能产业、新能源、大健康4个新兴产业,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文化旅游3个传统产业,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术3个未来产业;积极提升产业绿色低碳水平,翻开长沙“绿色工厂”产业地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98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318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形成由“绿色工厂”引领的“绿色制造”;积极推动企业提升环保绩效等级,全市绩效提级企业累计达359家,2025年新增A级1家、B级16家,绩效引领企业8家,产业绿色底色持续加深。

随着经济发展和机动车数量的刚性增长,移动源的影响日益凸显,对PM2.5影响贡献占比达36%,成为大气治理的关键战场。

长沙以政策驱动清洁转型,实施国Ⅳ柴油货车禁行、中重型燃油货车绕行、新能源货车优先通行等路权政策,引导车辆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发展;大规模淘汰老旧车辆、农机具、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9312辆(艘)。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化步伐迅猛——新能源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车占比分别达100%、99.7%、91%、88.4%。配套方面,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布局,累计建成充电桩超过16万个,为绿色出行筑牢基础支撑。

农业领域的污染治理同样成效斐然。“以前秋收后,田里秸秆焚烧得浓烟滚滚,又呛又脏。现在村里有了秸秆收储点,秸秆能卖钱还能还田当肥料,谁还愿意烧啊!”长沙县黄花镇村民周先生的感慨,道出了田间地头的新变化。作为农业大镇,黄花镇通过践行“公益性、便捷性、经济性”原则,实现了“群众不想烧、田里没得烧、秋收无火点”的治理目标。

长沙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焚烧管控的通告等,秸秆禁烧进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按照“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培育一批产业化利用企业,投入资金对秸秆综合利用进行补贴,新增农机具,新增秸秆收储网点,全市的综合利用率将稳定达到95%。此外,用好卫星遥感监测、铁塔视联监控、热成像无人机巡航、人工交叉巡查“四个手段”,实现秸秆焚烧火点大面积、全天候监控,及时发现火点并推送预警信息。

针对浏阳花炮这一特色传统产业,长沙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省级政策为引领,以市级规划为支撑,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成立湖南省浏阳烟花科学研究院,设立试验基地,征集科研项目,重点攻关“微烟、微尘烟花新材料研制”“环保型药剂配方”等关键技术。2025年9月正式修订发布《关于长沙市城区禁止和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限放区域和时段大幅收紧,也为花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铁腕柔情,执法与帮扶并重

治污必严,方显攻坚决心;帮扶暖心,更能凝聚发展合力。长沙始终坚持“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理念,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严管”与“厚爱”的有机统一。

机动车检验机构作为控制道路移动源污染的“守门员”,其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直接关系到机动车污染治理成效,关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效。

不久前,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通过修改监测设备数据、破坏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等方式,为1000余台车辆出具虚假合格排放检验报告。10月23日,该公司3名涉案人员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这是长沙铁腕治污的缩影。2025年以来,全市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316起,其中一般行政处罚案件299起,涉刑事案件6起、移送行政拘留7起、查封扣押4起,处罚金额488.59万元。

严格执法之外,更有暖心帮扶。

9月10日,宁乡市西冲山加油站张先生专程来到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宁乡分局,送上写有“人民环保为人民,执法为民暖人心”的锦旗,感谢执法人员对加油站环保工作的支持。

原来,在“双随机”抽查中,该站因油气回收装置维护不到位,检测数据不达标。宁乡分局并未简单处罚,而是细致讲解法规,协助整改。

“一开始真担心被罚,没想到他们这么耐心讲政策、送技术、指导整改。这种执法让人心服口服!”张先生表示,“免罚”不等于“放任”,教育比惩罚更让人铭记。

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周志辉介绍,长沙市生态环境系统在坚持绿色发展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前提下,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开展非现场检查企业2940家次,减免处罚案件112起,帮扶指导企业37家次,通过依法监管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湘江潮起处,蓝天映初心。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关键节点。长沙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让“长沙蓝”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让清新空气成为市民幸福生活的常态,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长沙而努力奋斗。

科技赋能,精准阻击污染源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科技是洞察秋毫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长沙构建“人防+技防+联防”体系,让污染源无处藏身。

精准预报预警是掌握治污主动权的关键。长沙开发大气预报预警和决策支撑平台,整合标准站、组分站、超级站和垂直站监测数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3天精准预报、7天准确预报、8-15天趋势预报;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企业预警信息和短信告知实现“一键触达”。同时,长沙与株洲、湘潭建立联合预警预报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应对能力。

2025年以来,长株潭三市联合实施应急管控3次,成功应对多轮区域性污染过程;通过督促企业落实应急减排,累计减少重污染天2天;启动轻中度污染管控20次,抢回优良天10天,切实做到对污染的“削峰降速”。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则让污染溯源更精准。目前,长沙已建成各类空气质量监测站点129个,配套工业源监管智慧平台3个(涵盖在线监测、用电监控、视频监控),移动源监管平台6个(包括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尾气遥感监测、黑烟车电子抓拍等系统)。通过卫星遥感监测+颗粒物雷达扫描+大气组分站+标准化街镇站实时监测的组合手段,对热点网格和高值区域开展精准溯源,形成“线上预警、线下核查”的闭环管理。

科技力量还广泛应用于细节治理。长沙充分发挥卫星遥感广域覆盖与无人机巡飞灵活溯源的优势,大幅提升裸土扬尘排查效率与精准度。截至目前,通过卫星遥感全域扫描,累计排查整治裸土点位2692处,全市建成区存量裸露黄土图斑较上期减少20个。

餐饮油烟治理持续升级,长沙依法督促餐饮单位规范安装、运行和维护油烟净化设施,大力推广油烟净化设施“码上洗”服务平台,餐饮单位可通过平台预约清洗服务,监管部门可实时查看清洗记录。同时,持续推进餐饮油烟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建设,规模以上餐饮门店油烟在线监测监控率不断提升,让人间“烟火气”不再成为“油烟气”。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商务合作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