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街道社工站从“被动就医”到“主动养生”的社区赋能实践

2025-11-24 18:58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4日讯(通讯员 邓羡妮 田菊芳)“这套八段锦打下来,感觉筋骨都舒展了!”“没想到我这个年纪,还能当上‘手作老师’!”在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街道社工站的活动室,老人们正热情交流健康心得。他们已从被动的健康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互帮互学、充满活力的“健康生活家”。这一转变,得益于洪山街道社工站开展的“守护健康·乐享银龄”支持小组,通过链接专业资源、激发长者潜能,成功构建起可持续的“银龄健康共同体”。

需求洞察:从“单一科普”到“系统支持”

社工站调研发现,社区老年群体对慢性病管理存在深层需求: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知识灌输,渴望获得系统、易懂的专业指导,掌握实用保健技能;更希望在抗病路上拥有互相督促、分享经验的“同伴”,缓解独自治病的孤独。基于老人“信中医、重归属”的特点,项目决定以“中医养生”为切入点,构建支持性小组环境。

专业实践:三重赋能激活内生动力

项目以增能理论与优势视角为核心,设计6节小组活动,实现“知识—技能—互助”三重赋能。社工积极链接爱心中医志愿者,组建专业团队,确保服务兼具专业性与文化亲和力。初期活动中,志愿者用通俗语言系统讲解慢性病管理知识,社工则通过破冰游戏和小组契约,建立信任、安全的小组氛围。中期活动注重体验式学习。志愿者亲身教授“八段锦”,详解养生原理;社工组织“艾草锤手工坊”,让保健方法可触可感。过程中,社工巧妙运用优势视角,发掘有手工特长的组员担任“小老师”,促进组员间智慧流动。“我的健康小妙招”分享环节,更让每位老人的经验成为小组共同资源。末期活动聚焦成效巩固与未来规划。组员自豪展示成果,分享身心变化。在社工引导下,他们自发讨论小组结束后互助延续方案,如相约晨练、建立线上打卡群等,确保支持网络持续运转。

服务成效:个体与社区的协同跃升

项目实现多层次赋能成效:个体层面,超80%组员将八段锦融入日常生活,反馈“睡眠改善”“身体更舒展”,实现从“被动患者”到“健康责任人”的转变;群体层面,组员间建立起稳定互助网络,形成用药提醒、食谱分享、锻炼鼓励的支持系统;社区层面,部分成员自发组织“社区手作交流角”,将艾草锤制作技能传授给更多邻里,完成从“学习者”到健康“传播者”的跨越。

专业价值:构建可持续的社区健康生态

本项目核心价值在于:精准链接本土中医资源,使专业服务“接地气”;将增能理论与优势视角贯穿始终,有效激发长者及其群体的潜能与活力;最终构建的不仅是一个临时小组,更是一个具有内生动力和扩展性的社区健康支持网络,为构建“老有颐养”的友好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洪山样本”。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