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特稿丨星城有爱 榜样同行——解码2024年度长沙慈善榜样的精神内核

2025-11-24 06:52
字体:【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11月24日06版

■ 金 慧 王叶玲

三千年长沙,善脉绵延。从汉代善举、宋代义学到清代义桥义渡,慈心善念早已融入城市肌理,成为流淌在血脉中的精神基因。

传承至今,雷锋精神接过千年善火,让善意在新时代愈发炽热。社区里,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送暖餐;工地上,企业家带队为乡村学校捐建图书角;诊室旁,爱心人士匿名资助重病患者……在长沙,这样的慈善榜样俯拾皆是,以点滴善举串联起城市的温暖脉络。

长沙市慈善总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在长沙市民政局的指导下,以“慈心为民、善举济世”为宗旨,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助力民生保障,涌现出了一批批慈善榜样,让“善城长沙”的名片在新时代愈发鲜亮。

“善耀星城”长沙市第六届“公益慈善嘉年华”启动仪式。

企业聚爱,铸就慈善“强引擎”

企业是托举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在长沙,有这样一批企业:他们将社会责任深植于发展基因,用务实行动诠释“达则兼济天下”的时代内涵,为慈善事业注入持久而深厚的动能。

去年,一份来自长沙银行的温暖,悄然跨越山川县界,流入万千学子的心田。

依托“快乐益家慈善基金会”,长沙银行捐资88万元,携手湖南省教育基金会与湖南日报社,将崭新校服送至湖南省31所边界学校,惠及学子超过万名。

那一抹亮色,不只是一件新衣,更是社会牵挂与守护的温暖见证。

作为城市发展的同行者,长沙银行始终秉持“与社会共享成果”的理念,持续以行动诠释责任内核。2024年,长沙银行向社会捐赠2179.5万元,赋能金融民生、教育艺体、扶危济困、乡村振兴与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

去年春日,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唐岳向永州东安县第一中学捐赠1000万元,用于优化教学设施、提升教育品质。这已是他为家乡永州教育奉献的第三笔千万级善款。

近年来,楚天科技持续深耕教育助学、乡村振兴、扶贫助老等公益领域,2024年再捐赠1290万元,彰显新时代企业的责任担当。其善举如“领潮者”,激荡起更广泛的社会回响。

老百姓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坚守初心,积极投身公益,奉献光与热。2024年,公司在救灾抗疫、扶贫助学、乡村振兴等方面携手合作伙伴累计捐资捐物价值600余万元。

长沙英格卡购物中心有限公司(长沙荟聚)聚焦残疾人就业、儿童成长、青年创业、老人生活、环保教育等领域,2024年捐赠现金和物资440万元,组织开展慈善活动20多场,带动1.6万余人参与,影响超1600万人次。

纵使行业各异,这些企业仍同向而行,以担当树新风,以奉献聚力量。他们用各自的行动证明,企业的温度终将铸就城市的高度。

人物垂范,树立时代“道德碑”

慈善的温度,由人传递;城市的暖流,在心间涌动。在长沙的慈善版图上,一个个平凡的身影以坚守与奉献,书写着不平凡的感动。

他们不追逐光芒,却以脚步照亮远方;不张扬善举,却以坚守温暖一方。

“把财富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更有价值。”这句话常被湖南省永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浏阳市建筑业协会会长、慈善会会长刘太平挂在嘴边。二十余年来,他的善行遍布助学、助老、乡村振兴等领域,累计捐款超400万元,荣获“长沙好人”“长沙市十大慈善人物”等十余项荣誉。

“无手硬汉”林名长,也是湖南宏城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从事公益十五载,近三年捐资30余万元支持公益。从打印店起步,他一步步奋斗至今,更不忘扶助同命人。2016年,他自筹资金创办凝馨残疾人服务中心,免费托养560余名残障人士,并通过技能培训指导110人成功创业。他所打造的助残就业平台,累计创造330个岗位,发放工资1650余万元。

在长沙的慈善名册上,还有很多闪耀的星星。

原创音乐人、导演朱恒锐,全国首创“信用+公益+音乐”应用场景,用音乐为罕见病群体及重症被遗弃儿童筹款超25万元。

湖南省馨心公益助学促进中心理事长张家贵,十年公益路,重点开展“彩虹桥助学计划”“法馨计划”“共享一棵桃”等项目,覆盖湖南540个乡镇,累计帮扶学生36575人,投入善款7368.83万元。

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余浩,全力推动抗战阵亡将士遗骸收殓与鉴定、纪念设施修缮、寻找战争失踪者等工作。三年间收殓遗骸546具,联合修缮纪念设施128座,助88个家庭寻亲成功。2023年,他带领团队通过DNA技术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为两位无名将士确定身份、找到亲人。

梅花岭幼儿园园长余红娟,二十年来开展公益活动超百场,带动数百万元社会资源投入慈善。

望城区妇联执委、梅花岭幼儿园园长余红娟,二十年来,她开展公益活动超百场,带动数百万元社会资源投入慈善,获评“最美乡村幼儿园园长”“师德标兵”等20余项荣誉。

慈善从不是少数人的“盛宴”,而是每个人的“日常”。在长沙,正是这些平凡身影的坚守与奉献,汇聚成星城慈善的磅礴力量。

项目精准,滋润民生“暖心田”

慈善的力量,在于精准抵达。长沙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打造出一批覆盖面广、实效性强的品牌项目,让爱心如细雨,精准滋润每寸渴望关怀的土壤。

“终于有了自己的学习角,晚上看书再也不用和姐姐挤在小桌子上了。”宁乡市的困境女孩小陈抚摸着崭新的书桌,眼里有光。

这束光,来自“知心书桌”项目。由长沙市知联会、长沙银行、长沙群英会联合发起,该项目直击困境儿童学习空间缺失的痛点,不仅配齐“一张书桌、一个书柜、一盏台灯、一把座椅、一套书籍”,更组建志愿者团队提供长期阅读陪伴。截至目前,已投入帮扶资金90余万元,惠及132名困境未成年人。

如果说“知心书桌”是守护成长的暖阳,那么由嘤鸣教育慈善发展中心发起的“暖冬行动”,便是跨越山海的坚守。

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字嘎乡第一小学的孩子们邀请唐林老师去家中做客。作为嘤鸣教育慈善发展中心理事长,唐林发起的“暖冬行动”,坚持10余年为偏远地区学校募集和捐赠冬季御寒物资。

十余年间,该中心理事长唐林带领团队行走在藏区草原与湘西山区之间,将一件件冬衣、一双双棉鞋送到孩子们手中,累计捐赠衣物超10万件,投入善款3000万元。

当孩子们穿上新衣,在镜头前展露笑颜,千里之外的爱心便完成了最温暖的抵达。该项目亦获评“湖南省第三届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在长沙,这样的暖心故事仍在续写:

“鸿鹄行动”由汪涵、沈梦辰、梁田等主持人发起,累计争取资金500余万元,助力浏阳市小河乡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爱心宁乡”帮扶工程由宁乡市民政局和宁乡市慈善会发起,聚焦孤寡老人、困难残疾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群体,三年来链接款物1.23亿元,开展慈善项目330个,惠及29.5万人次。

“长沙银行·乐善居”项目由长沙市学雷锋公益基金会与长沙银行快乐益家慈善基金会于2022年联合发起,以“物资+资金+服务”的形式帮扶社区困难老人,近三年投入60余万元,服务400多人,提供志愿服务5000余人次。

“希望工程·走进湘西”项目由长沙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2013年发起,帮助湘西龙山县困境学子改善学习生活条件,持续助力山区教育,累计为1850名湘西孩子搭建爱心桥梁,捐赠款物超1400万元。

“福彩有爱·益路童行”是由长沙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联合长沙市学雷锋公益基金会于2020年携手打造的公益品牌项目,从物质与精神双重关怀留守困境儿童,投入50余万元,为500余名困境儿童送去了关爱和帮扶。

“长沙银行·V公益提质普法服务”项目由长沙市和谐劳动关系公益服务中心联合长沙市长沙银行快乐益家慈善基金会、马栏山政协委员工作室于2022年发起,三年来举办40期普法讲座、18场惠企活动,提供百余次咨询,帮助文创企业提高法律意识,助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暖心厨房”由天心区金盆岭街道赤岭路社区2015年发起,聘请热心党员担任主厨,为65岁以上困难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十年来累计服务8.9万余人次,温暖了无数晚年时光。

一个个慈善项目,如同一条条坚韧的爱心纽带,精准连接社会善意与民生需求,让每一份善意都落地生根,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被温柔以待。

组织发力,打通服务“微循环”

清晨的宁乡乡村,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递上热腾腾的早餐;午后的雨花区社区,社工正陪着困境儿童做手工;傍晚的公益服务站,工作人员仍在梳理特殊群体的帮扶需求……在长沙,各类社会组织如点点星火,汇聚成温暖整座城市的公益长河。

宁乡市惠宁社会组织服务与发展中心作为5A级组织,是这份温暖的坚定传递者。三年间,它为210个困境家庭点亮希望,让84个帮扶小组持续陪伴左右;通过348场社区活动激活邻里温情,将181.8万元物资送至3.5万群众手中,让关怀落到实处。

宁乡市向日葵爱心会扎根宁乡西部农村,是山里孩子温暖的守护者。自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开展646场公益活动,为18034名学生带去关爱,动员3238名志愿者奔走山乡。166万元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帮扶,成为当地群众口中名副其实的“贴心人”。

2024年重阳节,长沙市雨花区孝为先社工服务中心“湘当有爱·益伴乐龄”农村留守老人关爱项目走进通道侗族自治县,携手当地社工伙伴共同开展关爱活动。

长沙市雨花区孝为先社工服务中心则十年如一日,专注民生服务。已帮助100余人实现就业,执行60多个慈善项目精准帮扶,链接资源超1000万元。其服务范围覆盖17个区县、40余个乡镇,惠及困难群众超过10万人。

这些组织以专业和坚守,为慈善事业注入持久活力,让温暖在长沙城乡流淌,为文明城市增添了最动人的底色。

社区托底,盘活善治“生态圈”

社区是慈善事业的最前沿,也是邻里守望的港湾。

在长沙,一场由社区引领的慈善实践正深入基层,将温暖送至每个角落,为城市治理注入绵长温情。

聚焦“一老一小”的急难愁盼,是社区慈善发展发力的重点。

“善耀星城·爱在社区”长沙市首届社区公益季活动启动仪式。

湘江新区东方红街道尖山湖社区围绕居民需求,陆续推出“银龄守护”“青禾成长”“科创育苗”等16个慈善项目,联动42家爱心企业、吸引近万人次参与捐赠,社区基金规模突破50万元。60余场慈善活动惠及居民超5000人,让社区在一次次帮扶中持续升温。

浏阳市关口街道长兴社区用11年的坚守诠释责任。依托70余万元社区发展基金,持续开展长者日间照料与助餐服务,为精神障碍人士搭建康复平台,并打造阳光宝贝服务站、公益图书馆等空间。“笨爸爸工作坊”等特色项目,让不同群体在这里找到归属。

作为全国“社区慈善实验项目”首批试点,宁乡市煤炭坝镇东山村搭建智慧信息平台,建立慈善“需求库”与“资源库”,精准对接帮扶。累计募集慈善基金40余万元、项目支持资金60万元,开展公益活动62场,惠及3000余人次,让每一份善意都落到实处。

开福区秀峰街道东华社区成立“社校企”联盟,构建公益矩阵。53.44万元社区发展基金支撑起30余场公益活动,惠及居民3000余人。多元力量的汇聚,让社区慈善能量持续放大。

望城区茶亭镇梅花岭社区以“梅花岭上花开五助情”等项目为载体,依托40余万元社区发展基金,组织60多场公益活动,帮扶困难群众5000余名,让慈善之花在居民身边绽放。

天心区新开铺街道桥头社区依托社区发展慈善基金与公益慈善超市,累计筹集资金26万余元,实施社会救助项目5个,开展公益活动28场,为2000余人次困难群众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一笔笔善款、一个个项目、一次次行动,长沙各社区的实践证明,社区基金不仅是慈善落地基层的坚实支点,更是连接你我的情感纽带,让每一个社区都成为充满温情的幸福家园。

总会引领,擘画大爱“同心圆”

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核心枢纽的坚实支撑。

据长沙市慈善总会负责人周胜规介绍,近年来,长沙市慈善总会始终以“发挥慈善作用 促进共同富裕”为使命,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锐意进取、步履不停,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创新机制、拓展渠道,善款筹集能力显著增强。2024年,全市累计募集慈善款物1.2亿余元,发放救助资金8000余万元,直接惠及困难群众10万余人次。同时近几年还积极链接7个网络筹款平台,发布项目698个,额外筹集资金3.2亿元,为慈善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多元力量。

深耕品牌、精准发力,救助成效温暖民心。自成立以来精心打造40个品牌慈善项目,募集资金25亿,惠及困难群众200万人次。其中,高等教育助学项目已连续实施22年,累计发放助学金2.08亿元,资助困难大学生6.25万名,用持续不断的支持为学子铺就成长之路。

健全网络、夯实根基,基层服务走深走实。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慈善建设实验,12个社区(村)先行先试,探索形成“1十5十N”发展模式。全市已建立社区基金1356支,筹集善款9019.36万元,惠及20万名社区(村)居民;注册志愿者达2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0余次,“爱星社”平台累计服务用户20万余人次,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更是每一位慈善工作者、捐赠者、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创制建标、强基固本,内部管理规范高效。坚持问题导向,完善40多个内控制度;在全国率先探索慈善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创建100项慈善标准,推动“终端标准化”落地见效,引领全市慈善行业走上标准化发展之路。

长沙慈善总会连续八届荣获国家慈善最高荣誉“中华慈善奖”,连续两届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和“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卓越组织”奖,连续四届摘得“湖南慈善奖”和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百强项目”奖,助力长沙连续五届荣膺“中国慈善城市”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知名的爱心城市,其率先而为、率先突破的现代慈善理念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赢得了民政部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央媒的重点报道,逐步树立起“理念引领三湘,实力全国一流”的长沙慈善品牌。

站在三千年文明积淀的新起点,长沙慈善的星河正奔涌成炬,照亮一方精神天际。

当企业担当汇成江海,当凡人善举点亮星空,当精准帮扶润泽心田,当专业组织织就网络,当社区善治温暖日常,这座千年善城已然将慈善于血脉中传承,在创新中升华。

今日之长沙,正以“善脉永续”的磅礴气象,书写“善城生辉”的时代答卷;以星火燎原的慈善力量,构筑着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精神高地。

(本版图片均由长沙市慈善总会提供)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