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廖琴
11月18日,在长沙县福临镇,护林员李顺权正在对网格内的森林资源进行日常巡护,李顺权今年的巡护里程已达4213.38公里,巡护时长达2980.91小时。
近年来,长沙县以林长制为抓手,按照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配强“一长四员”(林长及护林员、科技员、监管员、执法员),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高效管护,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森林防火工作优秀单位,连续11年实现森林防火“四零”目标,并率先全省建成649.8千米、蓄水量790立方米的“一带一道一池”林火阻隔系统,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连续六年实现疫面、疫株、疫班“三下降”。长沙县124.47万亩林地正持续释放综合效益,森林蓄积量达389.25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增速达6.5%。
长沙县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
今年以来,长沙县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以基层治理提质、森林质量提升、资源管护提级、生态惠民提效、林权改革提速“五大行动”,扎实推进林业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林业“十四五”收官,积极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
夯实生态根基,推进基层治理提质行动
县级林长亲自召开全县林长制工作会议,制定《2025年长沙县林长制工作要点》,签发林长令,动态有序调整县、镇(街)、村(社区)三级林长责任区域。持续推进林长巡林“三环九步”工作法,1-10月,县镇两级林长开展巡林715次,修订《长沙县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护林员累计有效巡护89.22万公里,有效巡护时长41.69万小时,网格巡护点月度巡护频次达100%。创新开展“青蓝学堂”理论+实践学习培训10期,提升林业队伍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厚植生态底色,推进森林质量提升行动
积极推广认建认养认管、“互联网+”等义务植树模式,建成义务植树基地15个,组织3万余名干部群众栽植苗木100万余株,植树尽责率达100%。强化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为县内900余株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统一购买保险,为一级古树加装保护围栏,为21株生长态势较弱的古树进行抢救复壮,让古树名木焕发新生机。扎实推进青山铺镇、福临镇等地4162亩国土绿化项目,大山冲森林公园成功获评“湖南省秀美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持续增强。
守好生态底线,推进资源管护提级行动
扎实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五年攻坚行动,疫情面积同比下降16.9%,感病枯死松木同比下降17.03%,疫情任务小班同比下降15.07%。积极开展“清风行动2025”等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行动,全年救助受伤野生动物68只。建立县域全覆盖的森林保险和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机制,降低因极端天气、野生动物活动等原因造成的群众财产损失。构建“地面146名护林员+天上30台无人机+空中195个铁塔哨兵”一体化林业火情监测体系,通过森林火情热点快速核查处置“131”机制,成功核处火情热点21起,劝返带火种进山人员638人次。
释放生态红利,推进生态惠民提效行动
稳步发展油茶产业,在春华镇等9个乡镇新造油茶林近4100亩,建成省级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222亩,县域油茶总面积达6.5万亩,鲜果总产量2.25万吨,茶油总产量达1312吨。持续推进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编制实施《长沙县花卉苗木产业规划(2024—2030年)》,县内花卉苗木种植规模达14万亩,带动就业近8万人,湖南艺丁园艺有限公司成功获评省级花木产业明星企业,长沙县春红花卉有限公司三角梅特色基地被评为省级花木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利用12万余亩林地打造林下种植、养殖、文旅融合产业矩阵,带动5000余名群众就业,年总产值近3亿元。
激发生态活力,推进林权改革提速行动
加快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探索林地经营权依法再流转或者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完成136.64亩林权抵押业务,抵押金额达559.242万元。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一卡通”向6万户林农发放公益林补偿资金。规范有序管理林木采伐,全年采伐蓄积1.76万立方米,批回永久使用林地45宗,面积43.5公顷。强化林草种业管理和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核发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32本,在选品、种植、结果、采摘等环节开展质量安全抽检工作30余次,保障造林绿化用种用苗及“森林粮库”安全。
长沙县天华山风景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长沙县将持续发挥林长制引领作用,聚焦护生态、守底线、兴产业、优服务、强治理等林业重点工作,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以更高标准筑牢生态屏障,更实举措推动绿色发展,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星沙篇章”。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