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看上“专家号”——长沙开福区矩阵式医联体重构就医新格局

2025-11-18 11:46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新 通讯员 杨波

一边是城市三甲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线上预约频频“秒光”;一边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可罗雀、资源闲置。这道就医路上的“供需鸿沟”,如何跨越?

长沙市开福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坐拥湘雅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中医附二院、长沙市第一医院等众多三甲医院,如何让“大院里的专家”真正“走进街巷”,又如何让“小社区”接得住、用得好、留得下?

长沙市开福区以湖南省首批矩阵式医联体改革试点为契机,逐步重塑区域医疗格局,一张以“精准下沉、资源共享、医防融合”为特征的健康网,正悄然织就。

基层医疗门诊诊疗率达65%

“以前抢专家号,就像抢‘春运车票’,号源紧俏,常常盼不到。现在好了,在社区就能挂上市一医院专家的号,拍完片子直接远程会诊,结果立等可取。”11月18日,在开福区青竹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王先生拿着刚出的诊断报告,连连称赞。

这样的便利,源于开福区作为湖南省矩阵式医联体改革首批试点的探索。如何让优质资源真正“下沉”,政府联手大医院成为改革破题的关键。

2023年8月,开福区政府与长沙市第一医院签约共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围绕完善诊疗平台、强化专科帮扶、同质化管理等方面推进制度性协作,取代以往松散型合作模式。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召开专题推进会15场,解决人员流动、资源共享等难题32项,逐步构建起“大医院带动、专科帮扶全科、全区上下联动”的医联体框架。

开福区与长沙市第一医院组织召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会商座谈会。通讯员供图

人才是基层医疗的核心。开福区针对基层医师“待遇不高、晋升难、成长路径窄”等问题,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绩效分配向一线倾斜,并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全区还与湘雅医院、省中医附二等三甲医院合作开展系统培训,基层全科医生接受规范化培养,2所基层机构成了国家级住院医师实践基地;80多名基层医生学了中医技术,300多人掌握了实用医疗技能,老百姓看病更安心了。

四方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姜芳玉(左一)在湘雅医院培训期间参与全科查房。通讯员供图

“能力上来了,信任度也回来了。”开福区卫健局局长晏强介绍,2024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113.4万人次,基层诊疗占比达65%以上,居民对“家门口看病”的信任度稳步增强。

在社区看病,享受大医院资源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不仅要“下得去”,更要“接得住、用得好”。

“现在社区拍的片子、做的心电图,大医院专家远程就能诊断,结果还互认,省了好多事!”这是开福区居民最直观的感受。依托长沙市第一医院,开福区建起了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和区域审方中心,区域检验中心也在稳步推进,让“检查结果互认、在线挂号、常见病线上复诊”都成了日常。​

长沙市第一医院工作人员正在通过远程影像平台审核基层医疗机构影像报告。通讯员供图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已经有近6万例影像、心电检查通过远程平台完成诊断,居民不用再来回奔波;基层医院的处方通过智能审方系统,15秒就能完成审核,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开福区医疗集团审方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方进行集中审核。通讯员供图

今年7月,四方坪街道一名59岁居民突发胸痛,社区医生通过远程心电系统上传数据,第一时间确诊心梗。市一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患者到院一小时完成手术,转危为安。

“以前追着名医跑,现在名医走进来。”秀峰街道居民王秀芬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的常客。她发现,这里的专科布局“很懂居民”——学校密集的洪山街道做强儿科,农村地区侧重中医与外伤救治。目前全区16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特色专科全覆盖,心血管、内分泌、中医康复等专科纷纷落地,名医工作室挂牌服务。

居民在开福区沙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的示范性中医馆就医。通讯员供图

药品保障也实现“同品同价”。医联体统一用药目录涵盖1149个品种、1338个品规,慢性病用药不再“断档”。家庭医生团队配备专职药师,提供“一次几片、饭前饭后”的精细指导。

硬件同步升级。伍家岭、沙坪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启用,湘雅路中心、东风路中心扩容提质,8家村卫生室完成改造。全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跻身国家级“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5家获评“社区医院”

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改革不止于“治已病”,更着眼于“防未病”。开福区推动医防深度融合,将健康管理关口前移,筑牢居民健康首道防线。

走进东华社区的健康示范餐厅,“习惯了少盐少油的健康餐,血压平稳多了”成为不少居民的共同感受。全区已建成10个智能健康社区,居民可通过健康机器人自助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完成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自动生成个性化健康报告。设立的15个体重管理门诊,为肥胖人群定制“运动+营养”方案,居民童女士执行3个月后成功减重7斤。

东华社区居民在使用智能健康机器人进行健康体测。通讯员供图

针对“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开福区在全省率先推行老年人、中小学生等四类人群免费流感疫苗接种,2018年以来累计接种33.21万人次;为全区中小学校配备的“健康副校长”,均由医疗系统专业人士担任,成为校园健康的“守门人”。

伍家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为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通讯员供图

“医生,这药怎么吃?”“血压高平时注意啥?”在望麓园街道家医签约现场,老人们围着医生热烈咨询。全区211支家庭医生团队推出“基础+增值+个性化”三类服务包,居民可“按需点单”。目前已有1万余人签约个性化服务包。

望麓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公园和居民进行家医现场签约。通讯员供图

随着“家医长伴”线上平台上线,家庭医生从“定期访”升级为“时时在线”,居民可随时咨询、上传数据,实现“健康有托底、服务不掉线”。

开福改革成效已获多方认可。《强统筹、优政策,推进健康促进高质量发展》经验入选2023年全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案例;基层薪酬改革、药事管理等创新做法相继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薪酬分配与激励机制典型案例(2024年)》《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2025年)》;“健康副校长”机制入选湖南省《基层医疗改革典型案例专辑(2025年第七期)》,并在全省推广。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