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浏阳篇章@湖南日报

2025-11-18 06:34
字体:【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11月18日04版

践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五市”战略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浏阳篇章

文/王雄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面擘画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浏阳是全省人口第一、面积第二的大县,也是省会副中心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委书记沈晓明同志批示,要支持浏阳等区县成为县域经济领头羊群,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同志也勉励浏阳争当实施“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主力、湘赣边区域合作典范、乡村振兴样板、文旅融合标杆。近年来,浏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于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在转型发展中蓄势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800亿元,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第5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排名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比保持全省最优,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市、营商环境十佳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创新型市等荣誉。

面向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十五五”,浏阳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聚焦“产业强市、消费活市、强镇富市、开放兴市、民生立市”发展战略,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特色化发展,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

一、聚焦“产业强市”,做强实体经济。《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置于战略任务首位。浏阳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更大力度抓产业、强园区、优环境,全面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建设“2+2+N”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342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3条支柱产业链,做精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烟花爆竹、家居建材4条优势产业链,做优新材料、文旅2条新兴产业链,做实1条未来产业链。未来产业链将重点布局、引进、培育未来健康、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赛道,全力抢占产业制高点。构建“1+3+N”园区发展格局,以“五好”园区建设和“两清单两增量”为抓手,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支持经开区加快“突破两千亿、挺进五十强”,农科园打造全国知名的现代农业产业高地,环保科技园建成百亿级园区,湘赣合作产业园建设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绿色低碳智能造纸产业基地,做强一批乡镇工业集聚区。打造“六好”营商环境,健全“千企帮扶”、企业家接待日等制度,探索“快递式”行政审批改革,用好“政策快车”“四办一访”等平台,用活“企业白名单、涉企问题遗留清单”,全力打造企业礼遇好、办事体验好、承诺兑现好、法治保障好、政企交往好、综合效应好的“六好”营商环境。

二、聚焦“消费活市”,扩大有效需求。《建议》指出“要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浏阳将坚持全方位扩大内需,让社会预期更好、发展动能更强、增长质量更高。强化有质效的招商。突出“招大引强、大小共育”,进一步优化招商模式和激励机制,建强全域招商体系,用活3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全力推动浏商回归、校友回浏、项目回投,提升招商质效。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用好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专项债“三张项目清单”,健全“十五五”重大项目库,确保项目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能滚动。加快推进惠科直显、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园、椒花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以高效益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大围山森林公园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持续办好国际花炮文化节、大围山杜鹃花节,做精做优周末焰火秀等特色品牌活动,统筹发展焰火经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电商经济、夜间经济,提振汽车、房地产、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全力打造湘赣边区域消费中心。

三、聚焦“强镇富市”,促推城乡融合。《建议》指出“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强调“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浏阳将坚持“全域统筹、多点支撑、融合发展”总体思路,做活城市经济、片区经济、镇域经济,绘就一幅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共荣共富的现代化城乡发展新画卷。推动“两区共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加快高铁、道吾、天空剧院等重点片区开发,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城市品质与人居环境。推动金阳新区崛起,加快完善新区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城市功能配套,滚动实施“四个十大”项目,深化“人产城”融合,打造省会副中心标志性区域。推动“四片共强”,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的原则,全力推动东区绿色旅游、西区花卉苗木、南区花炮红旅、北区智能制造发展,分类培育一批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形成多点支撑、竞相发展的镇域格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统领,坚决守牢粮食安全、耕地保护、有效衔接“三条底线”,持续做好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篇文章”,不断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四、聚焦“开放兴市”,畅通内外循环。《建议》指出“要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布局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浏阳将坚持以深层次改革破解发展瓶颈,以高水平开放集聚优质资源,以全方位创新塑造核心优势,力争在区域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擦亮“无改革、不浏阳”品牌,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试点性、承接性、自主性改革,全面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国企国资、零基预算、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建设区域开放高地,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株潭一体化、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国家战略,推深做实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园区产业共建、“湘赣红”品牌升级、“云上湘赣边”运营,打造对外开放门户。构建立体交通格局,全力服务保障长赣高铁、长浏快线、浏江高速、永和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高效运营湘赣边城市候机厅,着力构建“西融长株潭、东联湘赣边、链入全国网”的开放交通格局。打造区域科创中心,抢抓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主体培育、成果转移转化、创新生态优化“四大行动”,加快建设金阳科创城,推进“大院、大校、大企业”协同创新,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发展,加快建成区域科创中心。

五、聚焦“民生立市”,建设幸福城市。《建议》指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浏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七成以上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建设“幸福之城、生态之城、善治之城”。让人民更幸福,深入实施就业岗位扩容、服务提质、重点群体帮扶、创业生态培优、劳动权益保障“五大行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优化“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体、住房”等公共服务供给,深化与长沙“四大五小”名校合作办学,逐步实现劳有厚得、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让生态更美好,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提升,国、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努力让浏阳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让城市更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统筹抓好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燃气等各领域安全监管。加快法治浏阳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反电诈、禁毒、打击非法集资和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安全触手可及、正义就在身边。

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成就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浏阳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在中央、省市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发扬扎实、务实、求实的干劲和作风,锐意进取,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浏阳篇章!

(作者系浏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