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张福芳 彭诗思 通讯员 谌星宇 熊旭芬
在化妆品市场繁荣的背后,监管者曾面临这样的窘境:经营底数是“一本糊涂账”,大量商家游走于监管盲区。一旦发生违法行为,常因涉事主体失联、销售记录缺失而难以追责,形成“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恶性循环。

这种“雾里看花”的监管状态,随着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化妆品创新监管体系的落地被彻底打破。这一套体系融合分级分类监管(即84833监管体系)、标准化检查办法、实训基地建设的监管新机制,正以“数字透视”方式重塑行业治理格局。
监管体系革命,给经营主体做“CT扫描”
“84833”监管新模式具体是指什么?
具体来看,“8个关键词”锁定监管底数,从根本上解决“监管谁”的问题;“4大业态”明确监管边界,打破传统按场所划分的局限,向“分类治”转变;“8类主体”聚焦监管重点,抓准“关键少数”;ABC“3级风险”科学分级;“3种措施”实现差异监管,对A级主体实行“无事不扰、触发检查”,对B级主体实施“三年一查、线上巡查”,对C级主体坚持“高频严管、一年一查”。

在长沙市市场监管局大数据平台,只要输入“化妆品、生活美容服务、美甲”等8个关键词,系统就能对经营主体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进行智能筛查,精准捕捉相关监管对象。雨花区市场监管局干部老刘回忆,过去,监管底数是一笔糊涂账;如今,只需登录大数据平台,即可查询经营者及其风险等级。
记者在市场监管局大数据平台看到,某淘宝网店被评为了“B级(中风险)”,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只需要对其常态化线上巡查。
这套评估体系的优势还在于其动态性。系统每年度自动更新数据:某化妆品专卖店因上年度收到3起投诉,风险等级从A降到B;而一家曾因销售过期产品被处罚的美发店,通过年度考核达标后重新升回A级。“就像给企业装上了实时健康监测仪。”长沙市市场监管局化妆品监管处负责人说。
提炼检查方法,编制规范执法“说明书”
为确保“84833”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在基层实践中有效落地执行,长沙市市场监管局提炼出“5+X”检查法。
该方法严格遵循最新涉企检查规范,将宏观监管要求系统分解为可操作、可复制、可追溯的具体检查流程。

翻开《长沙市化妆品经营环节日常监管“5+X”检查法》,记者发现其编排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前半部分是所有经营者通用的5项“必查动作”,后半部分则像菜单一样列出了X个性化检查清单。
“以前检查全凭经验,现在像是有了导航仪。”岳麓区年轻监管员小周展示了被他们称为“检查神器”的《“5+X”检查法教学手册》:检查前需完成哪些准备工作,入场后应如何针对不同业态门店开展现场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依照何种程序进行处置等,都转化成具体操作指引。
这套方法在应对不同业态尤其是新兴业态时优势明显。如对美容美发机构等使用类经营者突出产品展示要求,对网络类经营者强化信息披露核查。“就像手机系统更新,我们随时打补丁。”长沙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比喻道。
能力锻造场,在“好莱坞片场”练就火眼金睛
在浏阳市,一座看似普通的楼房内别有洞天。推门进入,眼前是高度还原的实训基地:左边是正在网络销售的“网络经营者”,右边是挂着“美容美甲”招牌的“美容院”,甚至还有摆满了产品的“化妆品专柜”。这个精心打造的实景基地,被学员们称为“监管好莱坞”。
“注意展示柜里面的染发剂!”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记者果然发现柜内藏有未取得注册证号的特殊化妆品。

该局还创新“理论、实践、考核、点评”培训模式,破解“学用脱节”困境。 “我们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建立了‘理论教学-实操训练-考核评定-总结复盘’四阶培训体系。该体系通过理论知识传授、模拟执法演练、现场实操考核、总结交流复盘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将‘84833’监管体系和‘5+X’检查法等制度创新成果直接转化为基层干部的实战能力,实现‘即学即用、即练即战’的培训效果。”长沙市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介绍。
“让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在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里,一场从传统“人盯人”到现代“智慧治”的监管变革,正在持续深化。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