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7日讯(通讯员 欧亚琦)初冬时节,湘江潮涌。11月15日,2025投资中国·中德金融汽车合作对接会举行。德国汽车产业代表团一行来到长沙经开区,聚焦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构建交流互动桥梁,深入开展务实合作。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于广生,湖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素月,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蒋红波,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赵文骄出席。

对接会现场,北威州汽车产业集群、梅凯维奇中国、maxdelta工业通信公司、SAMD汽车电子系统解决方案有限公司、INGgreen汽车工程公司、ZAL柏林-勃兰登堡职业教育有限公司等德国企业代表,蓝思科技、芯盛智能等园区企业代表分别进行了推介,围绕各自企业的专业领域和独特优势作主题分享,畅想中德汽车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新方向。
刘素月表示,德国是湖南在欧洲的最大投资和技术合作伙伴,是湖南推动制造强省战略的同行者。德国工业4.0的严谨基因,与湖南制造基地的创新活力深度融合,结出了丰硕成果,双方合作正加速向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期待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搭建一座汽车产业的金色桥梁,让德国的先进技术、优质项目与湖南的产业生态、市场空间精准对接,希望大会能成为湘德合作的创新孵化器和项目加速器,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低碳制造等新赛道上催生更多合作成果,助力双方抢占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于广生指出,中国经济稳健发展为全球产业与金融合作提供了支撑,也为中德企业携手拓展新技术、新市场、新领域注入新活力。汽车产业作为中德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合作领域,正由传统驱动向创新驱动、由制造驱动向“制造+金融”协同加速转型,中德汽车产业协同合作也不断加深。近年来,长沙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方向,加快推进智能驾驶、动力系统轻量化等技术研发,同时构建多层次产业金融支撑体系,正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制造与金融合作高地。中德两国企业以长沙作为新的合作平台,在技术创新、供应链协作、智能装备制造和金融支持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对接,为中德企业与金融产业合作注入新动力、创造新机遇。
作为此次活动的举办地,长沙经开区重点推介了园区产业基础、政策优势和营商环境,诚邀企业代表来区投资考察、深化合作。据介绍,近年来长沙经开区始终锚定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方向,聚力打好汽车产业攻坚战,形成了集“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于一体的完整生态,今年1—10月,园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规上产值602.06亿元,同比增长16.41%,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60%。同时,长沙经开区享有国家级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叠加优势,现已成为德资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来自世界各地的外资企业总数达139家,聚集了上汽大众、博世汽车、索恩格、道依茨等一批德国名企,累计投资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其中,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于2015年5月24日建成投产,自建厂以来总投资199.8亿元。长沙工厂也是大众汽车集团的全球标准化工厂之一,其自动化程度、节能环保程度、每万元产值的能耗以及总体的制造技术状态,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2025年11月,朗逸Pro在长沙经开区上汽大众长沙工厂驶下生产线,上汽大众朗逸家族第650万辆正式下线,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销量第一的车型。
同样落户长沙经开区的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于2004年11月15日注册成立,现有正式员工超过2500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400人。落户园区20年来,公司先后进行了四期建设,总投资超过25亿元,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第五期建设。2025年10月28日,博世电驱动系统(中国)产业化研发中心在园区建成启用,项目聚焦电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工业化,致力于打造全球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服务网络。
本次对接会加强了中德双向交流、有效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会的德资企业阳光国际有限公司,昨日在长沙经开区已完成登记注册,拟在园区落地双向跨境电商平台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成为本次对接会加强中德双向交流、促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长沙经开区驻德专班成立后引进的首家德企。该公司是德国知名的跨境电商公司,于2012年创立。公司主营跨境电商进口领域,代理雀巢、喜宝、YFood等多个德国知名品牌中国区跨境电商业务。公司目前已有3万平方米的海外仓,年均进出口额超过10亿元。

据悉,第九届中德汽车大会代表团跨越西安、长春、郑州、长沙四地,贯穿“合作、创新、共赢”主题,既展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开放发展的新格局,也体现了中德产业与金融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长沙站作为本届活动的收官之站,将以此次投资对接会为契机,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机制,加强资本对接,深化产业协同,抢抓能源转型、数智变革、低碳发展新机遇,携手打造中德先进制造合作新典范。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