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11月17日07版
开业30多年的三湘南湖大市场,引进微短剧,扶持个人IP,加速转型升级——
“老市场”蝶变新生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霄
自1993年开业至今,三湘南湖大市场(以下简称“三湘南湖”)见证了长沙市商贸市场的发展变迁,承载着几代人的消费记忆。
随着消费升级与市场竞争加剧,三湘南湖积极应对业态陈旧、活力不足等多重挑战,努力实现蝶变新生。

年轻人挑大梁,市场管理服务更活更新
“市场要转型,首先得有敢闯敢试的带头人。”作为长沙市湘湖管理局下属企业,这是三湘南湖转型升级过程中形成的共识。
湘湖管理局着力提拔年轻干部,晋升企业青年职工为市场管委会成员,一批懂市场、善服务的年轻人走上关键岗位。

三湘南湖建材城,下辖建材区、五金区、仓储区等,汇集家居建材名品中心、李文锁城、南湖灯世界等专业卖场。占地面积广,更是三湘南湖的“门面担当”。
“要让客户走进来,就能感受到三湘南湖的魅力,必须要改变外部环境。”36岁的史伟奇是建材城党支部书记,带着新时代年轻人的眼光视角,推动建材城规划“手绘墙+创意停车位+品牌快闪”创意组合,分区打造周边场景,升级功能板块,注入新鲜元素和吸引力。

不同于以往“守摊子”的管理模式,针对商户反映的“管理流程繁琐”“客源引流不足”“配套设施老旧”等痛点,他们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数据“动”起来。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将商户入驻、手续办理、投诉处理等流程线上化。建设网络商城平台,客户手指一点,轻松下单。
管理“智”起来。升级市场基础设施,新增智能停车系统、无障碍通道、休闲服务区等,让购物环境更贴合现代消费需求。
服务“活”起来。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在市场方、第三方团队的协同下,精心选品、打磨文案、规划视频拍摄,市场内多个品牌实现从曝光到成交全链路爆发。
年轻团队的创新思维与务实作风,不仅破解了老市场的发展难题,更拉近了与商户、消费者的距离,为市场转型奠定基础。
引进微短剧等新业态,赋能市场内的千行百业
今年9月24日,拾意文化微短剧梦工厂影视基地正式签约落地三湘南湖,开启“传统建材市场×微短剧”的融合新实践。

在建材城建材区1栋3楼的短剧基地,一期5000平方米的空间里,容纳了警察局、医院、咖啡厅、总裁办公室等80多个专业短剧拍摄场景。
新业态的引进,带来的是双向赋能。
“短剧赋能千行百业。”拾意文化公司负责人唐梓旭表示,三湘南湖的品牌可以通过短剧植入、“短剧+电商”等模式输出,扩大影响力。项目年内将孵化300部微短剧,围绕产业链新增200个就业岗位,让文化动能转化为市场发展的新红利。

老市场转型,需突破传统单一经营模式。位于三湘南湖家电城内的三湘篮球公园,篮球、气排球的场地对标专业赛场,2024年举办30余场大小赛事活动,接待人数超30万人次。
三湘南湖灯石城锚定年轻消费群体需求,引导商户向数智化、全案化、场景化转型,打造智能灯光体验空间,消费者可以沉浸式体验“一键掌控家”的便捷生活。汽配城先后引入山姆配送站、美团小象超市线下服务站,依托数字化供应链提供生鲜、日用等商品“30分钟快送”服务。
2022年,三湘南湖建设起湖南5G应用生态产业园,并开办5G应用产业学院。运营首年,商事主体入驻率达97%,入选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杆示范项目。
老商家经营个人IP,传统品牌有了更多新“粉丝”
市场内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老商家的自我革新。在坚守品质基础上,他们探索线上经营新模式,老品牌绽放新活力。
“欢迎来到李文锁城官方直播间!”去年下半年开始,位于建材城的李文锁城与抖音本地生活深度捆绑。在市场支持下,建立直播间,搭建线上下单、到店核销的新消费方式,销售一度火爆。

“视频号‘0粉起号’,4个月粉丝量破万,播放量超160万次。”深耕家具市场20多年的陈器,历经转型曲折,终于尝到了新媒体短视频的“甜头”。
在陈器看来,传统家具行业需要融入新媒体潮流,打造专属个人IP,才能反哺老市场发展。“短视频自然引流,吸引了不少客户线下交易,目前数据十分可观。”陈器运营的“宝器哥家具”系列视频号单条点击量基本稳定破万,粉丝到店率超30%,成交量达80%。
湘湖管理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三湘南湖凭借多年积累的口碑与资源,不仅守住了老客户,更吸引了众多新“粉丝”,在市场转型中实现“二次成长”。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