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科普站 | 芙蓉国里的龙(上)

2025-11-14 15:15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江河 汤楚云

你想要的答案,都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你以为恐龙是中生代的最早霸主?湖南地层里藏着更古老的“龙”。在张家界出土的无牙芙蓉龙,作为主龙类演化史上的独特存在,比已知最早的恐龙还要早诞生几百万年。这种身披“背帆”的奇特生物,无牙如何笑傲一方?走,一探究竟!

大家眼前这具形态奇特的骨架,正是无牙芙蓉龙的复原模型。而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展厅里,则陈列着一具由真实化石骨架精心拼装而成的珍贵标本。这两具骨架,一具是科学的“重建”,一具是远古的“原件”,它们共同讲述着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发现故事。

时间倒回1970年,湖南省地质局405队在桑植芙蓉桥乡进行钾盐普查时,队员刘文均在和尚垅的岩层中,意外敲出了一块骨头化石。

这一发现立刻引起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高度重视。同年,由张法奎、邱铸鼎等专家组成的团队便赶赴现场,展开了为期3个月的首次科学发掘。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1981年,湖南省地质博物馆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北京自然博物馆,组织了规模更大的第二次发掘。此次发掘成果丰硕,科研人员通过对挖掘出的化石进行精心修复、组装,最终成功装架出三具较为完整的无牙芙蓉龙骨架,分别收藏于中国科学院古动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和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当我们再次走进芙蓉桥乡发掘遗址,才能真正理解“会说话的石头”的真正价值。而这些珍贵的化石标本,正是我们揭开远古谜题的关键钥匙。

这里是全球唯一的无牙芙蓉龙化石集中产地,这里的化石层保存较好,为研究三叠纪主龙类的辐射演化,提供了非常罕见而珍贵的实证。

芙蓉龙虽然名字带“龙”,但它并不属于恐龙家族。它在分类上属于主龙类中的假鳄类,用个通俗的比喻,可以算是鳄鱼的古老远亲。

您说的没错。您看这块颚骨化石,它结构坚固,并且我们能看到,这里没有任何牙齿着生的凹槽。正是这个“无牙”的特征,加上它出土于芙蓉桥乡,让张法奎先生在1975年为它命名为“无牙芙蓉龙”。虽然没有牙齿,但它可以用锋利的喙部啄食,并借助胃里的胃石来帮助消化。

它的身体结构,尤其是它的肢骨和掌骨,关节的这种方式,都清晰地指向了假鳄类的演化方向。可以说,芙蓉龙的发现,为我们补上了主龙类早期演化图景中至关重要的一块拼图。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芙蓉龙背部的神经棘骨板,这些神经棘骨板,在它的背部形成了一张,高高的帆状结构,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背帆,可以帮助芙蓉龙快速地调节体温,让它可以从容地应对各种不同的气候。

这是一块小型的碳酸钙结核,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地方,大部分的岩石是紫红色砂岩,它反映了一个干燥炎热的环境。这种浅绿色的微小碳酸钙结构的出现表明,这个地方曾经有季节性的雨水,所以这份珍贵的“古气候档案”说明芙蓉龙生活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中。

探寻这片土地的传奇,我们读懂了历史的波澜壮阔,也感叹于生命的源远流长。桑植,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红二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也是我们无牙芙蓉龙破土而出的地方。亿万年前,自然之龙在此生息;近代烽火,我们的革命先辈从这里出发,为民族复兴披荆斩棘!而这正是桑植大地所孕育的双重“龙骨”——它们是自然的奇迹,更是民族的脊梁!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