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毅龙
世间纷扰,如鼎中沸水。众人常向热闹处奔赴,尘世滋味便似滚烫的水珠扑面,无从躲避。于是事逐事,人赶人,口中虽说着“不求忙碌”,而忙碌自来,昼夜充盈,不留一丝空隙。若能退后一步静观,将浓酽的世味看得恬淡,不急切,不钻营,闲适便不期而至,从容自若。可知忙与闲的分别,不在外缘际遇,而系于心念方寸之间的一浓一淡。心念一转,天地皆宽;寸心之地,自有乾坤。浮生立世,此实为第一等功夫。
君子心存“退让”,宁人负我,我不负人;小人谋算“自我”,但求一己之利,不顾他人存亡。其分野不在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微末起心动念之间。交友也是如此,心若澄澈如潭,自然映照良友万千;胸怀若藏机巧,算尽之时,便是知交零落之始。那些处处占尽便宜之人,不必羡慕,他们往往在看不见的亏欠处,如临深渊,苦苦泅渡。寒微之士结交富贵之人,一身嶙峋傲骨不可丢失。这不是无礼倨傲,而是灵魂的脊梁,恰似幽谷芳兰,不因无人而不芳;亦如雪中劲松,岂因霜严而改色?
读书与处世,皆需明眸净心。眼中无尘翳遮蔽,方得清朗,读千卷书,与古贤心神往来;胸中无渣滓淤积,始能坦荡行世,守其本真不渝。贫穷不足为羞,可羞的是志气短浅、精神萎靡,失却向上的心襟。看那林间鸟,蛰伏愈久,起飞必高;抢先绽放的花,凋零必早。人生步履,一失足或成千古憾事;待要回头,光阴已换一世。因此赏花须在半开时,蕴藏无限生机;饮酒宜至微醺处,得享恰好陶然。这其中的分寸,便是人生的智慧。
眉间若锁闲愁,不妨观弈酌酒,愁绪自会消融于闲逸之中;心中倘有真乐,便去植竹浇花,乐趣愈酿于劳作之间。志向当高远光华,直冲云霄;趣味须淡泊宁静,如秋水长天。必得放下斤斤计较的俗肠,才算得顶天立地。人必自尊,而后人尊之;若被众人看轻,缘由多半在自己先已自轻。
君子生平,最惜三事:一曰此生不学,空掷流光;二曰今日虚度,枉费当下;三曰此身德败,玷污人格。读书人德行有损,多在求名心切。笨拙藏不住,丑恶露不得。名利场中,算尽机关,难容真聪明;生死路上,渺渺茫茫,正需一点小糊涂。平生不做令自己蹙眉之事,天下应无切齿痛恨之人。人生至乐,莫过于识尽天下好人,读尽人间好书,看尽世间好山水。比量得失,但观不及我者,便自足常乐。
心无机事,案有好书,腹饱身安,时世清平,这便是神仙日子。富贵之家常有穷亲戚往来,不嫌不弃,便是忠厚根基。与人相处,但看庭前花落,不议人是非。使人初交欢喜,不如久处不厌。好传话者,不可与之深谈;喜议论者,不可与之图谋。
闭门即是深山,清净自在;读书便入净土,安然祥和。豪杰向淡泊中寻,神仙自忠孝上起。贪欲如海,永难填满;猜疑似城,终不可破。不怀实心,做不成实事;不持虚心,求不得真知。为磊落男子,须有刚直肠;效法古贤人,当立艰苦志。成名,每在穷困潦倒日;败事,多在志得意满时。宁为真性情士子,不做假道学先生。
世间路虽纷华,常思黄泉光景,则争心自淡;老年岁不足叹,所叹一事无成,则惕然自省。死本不足悲,可悲死而无益,于世无补。少年心要忙,收其浮泛;老年心要闲,养其余年。野花明艳,可以悦目,何必牡丹国色;村酿醇厚,亦能醉人,岂必绿蚁名酒?万般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莫贪虚名,终是有限幻影;且寻真趣,方为无尽天然。
天下物事,不同贵贱、贫富、老幼而恒予人益者,惟书卷耳。读一卷,有一卷之益;读一日,有一日之进。自繁忙脱身,入清闲境界,方知此中滋味,最为绵长。士人三日不观书,则礼义不贯,自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权势,不可使尽;话语,不可说绝;福分,不可享尽;事情,不可做满。留余之意,其味深长。
老来但觉万缘俱尽,哪管人间是非;春来一事关心,只在花开花落。出一个丧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积阴德的平民。极难堪处,是书生落魄,无计营生;最可怜景,是浪子白头,无家可归。天下事,利害相生;全利无害者,其惟读书乎?求学之人,既需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之心,亦不可无潇潇洒洒、怡情养性之趣。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纵粗衣淡饭,自有一段真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绣珍馐,只觉万般愁苦。本性不可纵,怒气不可存,言语不可偏,饮酒不可过。逢人不尽说人间是非,便是无事闲人。欲知自家是君子小人,但于五更未明时,省察胸中所念,便知分晓。
一个“拙”字守得,免却百般罪过;一个“闲”字安得,讨取无限清欢。贤愚分太清,心太明澈,人便不亲。待富贵人,有礼不难,难在有体;待贫贱人,有恩不难,难在有礼。作诗能将眼前光景、胸中情趣一笔写出,便是好手,何必援引典故,说唐道宋。能参透生死关,方是大休歇。好客是豁达事,一为俗人所扰,便成苦海。
交友之道,宜淡而后浓,先疏而后亲,保持距离而后渐近。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才是脚跟。人生若要足,何时是足?于未老时,能得清闲且安于清闲,方是真闲。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
要之,安详镇定,处事第一法;谦和退让,保身第一法;涵养包容,待人第一法;洒脱豁达,养心第一法。字字句句,皆是前人于风尘中磨洗出的真知,如清泉涤肠,如良药医心。
(张毅龙,湘人,曾务农、做工、执教,诗文散见各媒体。)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