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基层教练员风采⑦邓建英:人生总有那么几次从“零”开始

2025-11-11 10:14
字体:【

编者按

竞技体育的历史由冠军写就,人们永远在期待下一位天才巨星。

发掘天才需要大量筛选,摆在体育人面前的难题是:既要提高项目影响力,扩大参与度,充分选材;同时,项目参与者即使没有走上攀登顶峰之路,也能学有所得,为未来人生积累资源;两者并行,才能催熟盛产天才的热土。而这条道路,就是体教融合。

长沙体教融合已实践多年,后备人才输送和校园青训建设齐头并进,成果丰硕。新湖南客户端联合长沙市体育局特别推出《长沙基层教练员风采》系列报道,讲述十位奋斗在体教融合一线教练员的精彩人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霄

引言

邓建英经历过两次重伤。

第一次是2003年,刚刚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的邓建英,在一次训练时左手肘关节撕脱性骨折,关节打进一根钢钉用来固定。取掉石膏后,邓建英迅速恢复训练。当年的第五届城运会,邓建英在家乡父老面前拼下一块铜牌,第二年又拿下亚锦赛冠军,世青赛冠军。

第二次受伤发生在2006年亚运会选拔赛,在冲击123公斤重量时,邓建英翻铃上挺的瞬间突然受伤,随后被诊断为膝盖韧带撕裂。一向勤奋、刻苦、要强的邓建英,没能熬过这次伤情,在2009年遗憾退役。

1.从零开始

“蹲!下!贴身发力!脚步不要跳……”举重训练馆里,除了杠铃砸地的巨大响声,就是教练邓建英清脆的指令声。

退役后,邓建英先在湖南师大完成了大学学业,随后成为省举重中心助理教练。2020年被招录至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担任举重教练。

从运动员到教练,对她来说是从零开始。五年前,长郡·浏阳实验学校创建举重队,作为对学校的支持,贺龙体校把邓建英派驻到了浏阳。

“刚来的时候一个队员都没有。”邓建英和学校领导一起,在全省各地跑小学选苗子,很快就遇到了第一道阻力,“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不希望孩子吃苦。”

“我们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举重队从小学生到高中生都有,正常上课和升学,训练主要是每天下课后的两个半小时,周六训练周日休息,并不会影响文化学习。”一提起学校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邓建英就打开了话匣子。

“天赋条件好的苗子,在我们学校打好基础,稳步提高水平,往省队输送;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也可以走体育单招上大学;学习训练两不误。”这正是长郡·浏阳实验中学深化体教融合的核心理念。

通过几年的招生,学校举重队已经有了30多名队员,对于从零开始的邓建英来说,这是成绩也是责任,“家长信任我,把孩子交到我手上,我必须要对孩子负责。”

2.做“守护神”

举重训练馆里,邓建英正在给队员示范抓举的12个标准化动作,这一系列动作环环紧扣,需要在几秒内一气呵成。

“举重需要运动员有特别的智慧,要对自己身体机能有彻底的了解,知道在哪个点发力,一口气完成全部动作。”邓建英说。

邓建英最担心的就是队员受伤,“没有伤病的话,慢慢磨技术提高成绩,这个没关系,一旦出现了伤病,就等于前面白练了。”每次训练前,邓建英都会检查队员佩戴好护腰、护膝、护腕等保护装备,做孩子们的“守护神”。

“举重项目没有任何取巧,只有用心带训才有效果。”说起邓建英的执教风格,15岁的廖静怡说,邓教练对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与精准度要求非常高,如果一个动作连着几次没做到位,邓教练就会“很凶”,还会陪你练到晚上9、10点,直到你掌握为止。不过她能理解,教练这是在保护他们。

对举重队的队员而言,邓教练是陪伴他们最多的人,因为邓教练“什么都要管”。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邓建英还会把丈夫叫来学校当外援“看孩子”。

举重队有一个家长群,邓建英每周都会把每个队员的训练成绩拍成小视频,放在群里,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训练状态。

每逢重大举重赛事,邓建英就把队员召集在一起看比赛,学习世界级选手的技术,分析这次试举为什么失败,那次试举为什么轻松完成。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举重队力夺五金的壮举,让邓建英和队员们一同欢呼雀跃,队员们表示对举重运动愈发热爱了。

3.托举未来

廖静怡在举重队练了四年半,以前经常生病的她,身体素质变好的同时,还在2023年省锦标赛女子59公斤级夺得金牌、2024年省锦标赛蝉联冠军,最近参加长沙市运动会举重比赛,又拿下了总成绩第一。小廖说:“最开心就是涨成绩的时候。”她的人生目标是大学毕业后当一名体育老师。

“我们教练的责任就是让队员打好基础,以后不管走专业路线或者继续上学,都会有好处。”邓建英说的“打基础”,除了身体的锻炼,还有心性的磨砺。

一个周六的下午3点,天气预报显示39℃,举重训练馆里虽然有空调和电风扇的加持,但哪怕站着什么都不干,很快就会满头大汗。跟着邓建英的指令,队员们一遍一遍地将杠铃举起、放下,不断修正姿势和发力部位,感受动作的节奏。长期训练下来,队员的手上哪怕涂满镁粉,也能一眼看到掌心和指关节突出的厚茧。

付出总有回报。今年的长沙市第十一届运动会青少年组举重比赛,长郡·浏阳实验学校举重队共斩获19枚金牌、20枚银牌、11枚铜牌,位列各地区代表队奖牌榜、总分榜双第一。

如今的长郡·浏阳实验学校,既是“长沙市青少年竞技人才(举重)基地”,也是“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举重)”,培养了运动健将1名、一级运动员5名。

举重训练馆里,杠铃砸在地上发出巨大的声响,见证了队员们拼尽全身力气和杠铃对抗的决心,那些滴落的汗水正悄然凝结成新的希望——它们终将化作赛场上的欢呼,成就未来人生路上的精彩。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