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意渐浓,流感高发季节也已悄然到来。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以下简称《指南》),为应对流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01流感可不是“大号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的重症和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02流感疫苗: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议所有6月龄及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指南》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60岁及以上老年人
★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患者
包括患有心血管疾病(单纯高血压除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聚集场所的居住人员及员工;
★孕妇
为降低我国孕妇罹患流感及严重并发症风险,指南建议孕妇可接种未把妊娠期妇女列为接种禁忌的流感疫苗;
★6-59月龄儿童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03流感疫苗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保护效果明显
老年人:
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有效减少老年人群的流感发病和就诊,也可以降低老年人流感相关并发症、住院及死亡的发生。
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能减少全因住院风险和因流感或肺炎导致的住院风险;哮喘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能够有效减少流感感染和哮喘发作;接种流感疫苗能够减少心血管病患者的流感感染、不良事件发生以及死亡。
学生:
学校是发生流感病毒传播的重要场所,导致学龄儿童与其他人群相比流感感染率最高。基于学校的流感疫情暴发往往早于并加剧流感的社区传播。开展基于学校的流感疫苗接种可有效减少学龄儿童流感感染和发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学生接种流感疫苗还可减少罹患流感导致的缺勤缺课。
儿童:
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儿童的流感相关医疗机构就诊和住院,并预防相关并发症。儿童接种流感疫苗不仅能对家人形成间接保护,还可以减少儿童抗生素使用量。
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降低自身罹患流感的风险,减轻感染流感的严重程度,减少流感相关的缺勤,降低传播给患者的风险,有利于维持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
04接种时间安排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最好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免疫接种。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同一流感流行季节,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重复接种。
05科学防护、双重防线
专家强调,接种疫苗后仍不可放松日常防护,应形成“疫苗+防护”的双重防线。日常防护包括:勤洗手、戴口罩、遮口鼻、少聚集、多通风。
出现这些症状,请及时就医:
1.突发高热(38℃以上)伴寒战
2.肌肉酸痛明显(尤其是小腿肚、腰部)
3.乏力感重,精神萎靡
4.咳嗽剧烈,痰中带血或呼吸急促
特别是高危人群感染后,建议尽早就诊。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这个秋冬备好最可靠的“健康盔甲”,守护自己、守护家人!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长沙疾控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