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特稿丨开福区东风路街道:从“文化舞台”到“治理平台”

2025-10-31 06:49
字体:【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10月31日07版

从“文化舞台”到“治理平台”

——开福区东风路街道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陈 新 阳 洁 李山君

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街道,地处城区核心,辖8个社区,人口超过7万。这里呈现出鲜明的“AB面”:A面汇聚了国防科大、省民政厅、省社科院等20多家院校和单位,拥有74个活跃的基层党支部和“五老红”志愿服务队,资源丰富;B面则老旧小区密集、无物业小区众多、老龄人口比例高、安全隐患不少,诉求多元,特殊困难群体数量居全区第二。

这样的“两面”,折射出当前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难题。近年来,开福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聚焦“党建聚力 幸福开福”主题,注重“党建引领 以文化人”,将文化的力量注入基层治理,以文化之“润”解基层治理之“难”,开辟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定期演出的东风大舞台承载起人们共同的梦想与期待,书写基层治理新答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今年以来,东风路街道跳出“就治理谈治理”的惯性思维,全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积极探索“党建+文化”新模式,精心打造“东风大舞台”品牌,不仅走出了“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以文促治、以文兴商”的治理新路,更将文化力转化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了居民素养、密切了干群关系、推动了社区善治,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写下了鲜活注脚。

搭起大舞台,汇聚众人心

走进东风路街道,挺拔高楼与老旧小区交错分布,居民结构复杂、利益需求多元,如何将辖区的组织资源、人力资源转化为治理动能?面对这一考题,东风路街道领导班子达成共识:必须搭建一个能让所有居民、单位“共参与、同受益”的共享平台。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东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思含说:“我们要建的不只是才艺展示的舞台,更是凝聚人心、共商共治的平台。”

秉持这颗初心,行动迅速铺开。东风路街道、精英路社区联合82岁的“中国好人”邓学东,国防科大某研究所原政委、开福区“五老”宣讲团团长郝建军,深入调研居民文化偏好与场地条件,最终选定CFC富兴时代商圈作为“东风大舞台”的落脚点。

然而,今年4月,舞台筹建因资金短缺、场地协调等遇到难题。关键时刻,邓学东率先捐赠20万元,这一举动,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众人的热情。紧接着,“东风大舞台”的爱心名单越列越长,最终汇聚31万元筹建资金。

企业主动“搭把手”,CFC富兴时代广场免费提供核心商圈场地,湖南泽和演绎公司扛起前八场演出的灯光音响保障,长沙芷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带着团队助力传播;东风路街道层面同步联动,城管、安保、电力等部门快速响应,做好场地协调、秩序维护、电力保障等后勤工作,形成“人人愿出力、事事有人管”的共建氛围。

资源凑齐了,共识凝聚了,东风大舞台“五老红”党支部也成立了,一场以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实践正式启幕。

5月16日,“东风大舞台”揭幕仪式暨“讴歌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主题活动成功举行,省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道德模范代表、一线劳动者与社区居民300余人参与。

至此,东风大舞台正式启航。

激活文化力,赋能新治理

10月29日下午,开福区“东风大舞台”精英剧场内,“岁月映东风 重阳敬安康”文艺展演热烈上演。省市相关单位负责人、区领导、校方代表、企业负责人及社区群众等300余人齐聚一堂,共赏一场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

东风大舞台,群众当主角。

“四中全会开得好!制度建设顶呱呱!科技自立要记牢!高招!”舞台上,宣讲员们统一着装、精神饱满,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与亮点巧妙融入朗朗上口的词句和生动表演中。节目不仅趣味盎然,更富有感染力,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这样的宣讲形式既新颖又有趣,让我们老百姓一听就懂、一看就明。很多内容贴近生活,我们打心眼里认同和喜爱。”居民刘先生连连称赞。

自“东风大舞台”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10余场公益活动,场场爆满,吸引近万名居民参与,不少人从“第一次登台”到“常演常新”,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文化感染力,不仅见于台前的掌声,也蕴藏在幕后的坚守。在38℃高温下,居民身着演出服汗透衣背,却无一人中途退场,只为将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街坊邻里。

郝建军至今难忘一个温暖瞬间:一次演出中,一位老人举着手机全程直播,只为让卧病在床的老伴能看到舞伴的表演。“老百姓太需要这个舞台了,这是他们表达热爱、释放情感的桥梁。”

“起初还愁节目,如今重点已从‘找节目’转向‘磨节目’——如何通过更精细的组织、编排与筛选,让每一场演出更有质量、更贴合群众需求。”东风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伍毅的话,道出了活动的成长轨迹。

文化不仅是精神滋养,更是素质提升的“隐形课堂”。东风大舞台在节目编排上颇具匠心:居民自编情景剧《爱在“佳”门口》,演绎老旧小区电梯更换中的矛盾化解;干群将医保新政编成通俗节目,让政策解读更接地气;社区文化也被创编成快板词,由居民在湘绣专场表演……

“接地气、有感情,听得懂!”居民吴东建感叹,“以前听干部讲政策需要一些时间去理解,现在以演出的形式进行,更加容易入心入脑了。”

东风路街道未曾预料,一个百姓舞台竟能延展出如此丰富的内涵——社区公约、法治宣传、消防安全、反诈禁毒等内容融入节目,通过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呈现,治理要求不再是生硬条文,而成为可感可知的文化体验。

随着“东风大舞台”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资源主动向这里汇聚:

——志愿者来了。15支志愿服务队、930余名志愿者持续为东风大舞台提供服务,越来越多居民从观众变为参与者。

——演艺团队来了。220余支队伍、8000多人加入“东风大舞台演艺联盟”。

——高校学子来了。湖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长沙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以及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开福区第一小学、长沙市德成学校等与东风大舞台签约合作,为师生提供创作与实践平台。

——商家也来了。文化市集常态化开设,周边商圈客流同比增长12.7%,消费额突破百万元,形成“文化聚气、人气带商气”的良性循环。

如今,“东风大舞台”已完成社区社会组织注册,引入专业文化运营团队,并孵化出精英剧场、世纪剧场、乡村剧场、双拥剧场等分支,正在谋划可持续发展之路。

连通邻里情,共筑同心桥

文化的“润滑”效应,在社区细微处流淌。东风大舞台的魅力越来越大。

东风大舞台通过演出、培训等形式,为居民创造互动机会,有效破解了“邻里不相识”的现代社区通病。

“以前凑在一起不是打牌就是闲聊,现在一起排练,互相纠正、彼此鼓励,邻里关系亲近多了。”居民涂萍发现,通过东风大舞台一起排练节目,一段时间下来,居民们积极向上、团结进取、密切沟通,个人面貌和集体面貌都焕然一新。

最动人的变化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演出间隙,居民李女士主动拉住曾因琐事不和的邻居:“过去的事翻篇啦,我们组个合唱团吧!”

一笑泯恩仇,这样的场景已成常态。

服务群众、发动群众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也是东风路街道的核心治理理念。

曾大伯原是社区里有名的“刺头”,凡事爱挑刺。东风路街道的妙招,就是不把“挑刺”当麻烦,反而邀请他担任志愿者。戴着红袖章在东风大舞台现场维持秩序、搬水、搬设备。在参与的过程中,曾大伯的视角变了,从挑剔者变成了建设者。

“看着大家这么开心地为自己的家园努力,我哪还好意思光说不练?”曾大伯笑着说。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形成“越参与越有劲”的良性循环。

“东风大舞台”是东风路街道基层治理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该街道始终秉持“共建美好、共享东风”理念,持续深化“党建+”治理模式,精心打造“东风讲堂”“话东风”视频号等特色品牌,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在“科创智美”方面,仅用一周完成35户清租腾退,盘活4万平方米资源,推动湖南省低空经济集团落地,吸引百余家低空与信创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强劲产业集群。在“善治和美”方面,王家垅、德雅路、砚瓦池社区分别探索出共享空间、红色自管会、手绘火险地图等创新模式,获全国推广。在“城市精美”方面,完成45个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251台、整治危房70处,大幅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如今,一幅“发展动能强劲、邻里和谐融洽、环境优美宜居”的“三美街区”画卷正徐徐铺展,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东风样本”。

“东风大舞台的实践,核心是抓住了‘人’这个最关键要素。”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蒋俊毅表示,东风大舞台以党建为引领,依靠群众,面向群众,发动群众,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以群众文化活动凝聚人心、淳化民风,有力提升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性,增强了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是适应新时代城市社区发展特点、满足人民美好精神需求的有效探索,这种内生的、可持续的治理力量,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城市社区的精髓所在。

(本文图片均由开福区东风路街道提供)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