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10月31日06版
陈 新 欧阳林 陈 刚 刘 芳
城市的发展,总伴随着空间的迭新与格局的进阶。
如何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推进城市更新?
征收征地工作,是其中绕不过去的一环——它一头牵着城市发展的节奏,一头系着万家灯火的温度。
作为省会长沙的中心城区,开福区在“建设大城北 实现新跨越”征程中,将征拆工作视为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规范“做法”,创新“答法”,用好人文“心法”,以“阳光”为基色、“发展”为愿景、“民心”为标尺,统筹推进城市发展和民生保障,持续擦亮幸福北城靓丽名片。
近10年来,开福区国有土地累计完成42个棚改项目,涉及被征收房屋8800余户,居民告别老旧棚户区乔迁新居;全区集体土地启动征拆项目367个,征地面积近3万亩,3万余名居民圆了安居梦。在广大被征收人的支持下,黄兴北路、开福大道、地铁1号线和地铁6号线开福段以及湘雅路过江通道等等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已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居民居住条件大幅改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服务全区 提速攻坚
推进征拆工作,是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建设宜居城市的需要,是吸引项目落地、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茶绕高速项目是构建全省高速网的重要节点,是许广高速茶亭互通至长沙绕城高速的连接线,全线拟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120千米/小时,路基宽度为34米,建成后将极大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缓解现有交通压力。
茶绕高速(开福段)是开福区积极落实“强省会”战略的重点项目,该区切实扛牢属地责任,完善互联互通、常态对话等各项推进机制,切实凝聚强大合力,推进项目征拆进度。
自2月8日拆迁动员会启动签约以来,项目组以惊人的效率推进: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讲解政策、核对资料;在居民家中,一次次恳谈、一笔笔测算,用真诚化解疑虑。短短两个月,签约全面“清零”,刷新了全区征拆进度的纪录,展现出惊人的“开福速度”。
为系统加快推进征拆工作,开福区打出“组合拳”——
坚持党建引领,突出“领头雁”效应,实施区级领导挂帅督战,征收指挥部指挥长牵头,部门街道协同,党员干部带头,分片成立三大征收约谈组,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严格执行“日调度、日研判、日落实”机制,对征拆中的难点问题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单位集中研究、联合破题。
坚持以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完善项目绩效考核,制定详细方案,将任务分解到组、责任包干到户、奖惩落实到人,营造出“比进度、比签约”的浓厚氛围,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全力打好征收攻坚战,推动项目顺利实现交付“清零答卷”,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开福力量。
同时,创新思路,探索方法,汇聚多方力量,并大力推广“心悦开福”“五老红”等专业领域志愿服务队伍力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一个个征拆项目加速推进,一份份答卷有目共睹:
四方坪三厂连片区域项目分期实施,蹄疾步稳。去年,项目一期顺利完成签约;今年4月,一期结算工作圆满完成。目前,项目二期、三期征拆工作同步推进,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完善相关资料和程序,细致编制补偿方案。按照计划,项目二期将于年内完成签约,三期则力争年内实现腾地,为后续开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7月,2015年启动的黄兴北路棚户区改造项目(S庆和里周边地块、S前进服装厂地块)剩余的最后一栋房屋征收签约工作顺利完成,为开福寺消防救援站的建设夯实了基础。9月,开福寺周边棚改项目最后一家单位的搬迁腾房和交地工作完成,开福寺提质扩建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长赣铁路项目(开福段) 征拆任务重,时间紧,在5月30日市政府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后,开福区迅速响应,精准实施,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统筹调度,凝聚各方合力,快速推进项目红线放线、线内房屋入户调查和三轮会审等工作,于6月20日率先完成了第一批协议征拆实物量工作,现先行用地签约率已达100%,全线签约率已达95%,为铁路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民生兜底 安居为民
紧邻开福寺地铁站,汇聚湘雅医院、烈士公园等医疗文化资源,坐拥开福区“C位”的建发养云小区是开福区实施征收后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规划9栋建筑,其中公寓1栋已交房,另8栋住宅523户,北区去年已交房,南区今年6月底开始交房,助力群众实现“安居梦”。
“住房问题、人居环境是老百姓心头关切。这个小区配套齐全,环境更好,品质更优,一眼看上去就让人舒心。”曾经是棚改征拆户的市民李先生说。
当前,建发养云小区雏形已现,步道环绕,园景精致,设施完善,为居民营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真正实现“有所居”到“优所居”的转变。
征拆工作在提速,建设发展在提速,服务民生在提速!
“搬出去后,这两年怎么过?”“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保障?”征拆户对此很担忧。
“如果群众的后顾之忧不解决,我们就算磨破嘴皮、跑断腿,工作也推不动。”开福区征拆工作人员表示,征拆工作,不仅要拼速度,更要赢民心。
做好集体土地征地拆迁,面对群众的核心关切,开福区用实实在在的举措,给出了“定心丸”。
第一颗“定心丸”旨在解决“当下如何生活”的问题。政府实施统一政策,为在外过渡安置的群众提供保障,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在外租赁住房,并妥善安排日常生活。这笔按时足额发放的“过渡费”,不仅有效缓解了群众在过渡期间的生活压力,更成为了他们安顿生活的坚实“稳定器”,让群众在临时安置阶段能够安心生活,无需为基本生活过度担忧。
第二颗“定心丸”聚焦于“医疗与社保兜底”。及时办理项目安置及医保、社保纳入等,为确保社保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奠定基础。同时,积极筹措专项建设资金,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度。近三年来,该区建成10个保障住房安置小区,安置指标9995个,为群众安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小区竣工验收合格后,即时启动分房程序并组织群众入住,高效完成从房屋竣工验收到分房入住的全流程安置任务,确保被拆迁群众能够尽快实现安居乐业。
保障住房建成后的分配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待安置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确保实现“分得下、住得好”的目标。为此,开福区全面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在分房前,依据保障住房小区的实际可提供房源数量与居民的具体需求情况,进行详细的供需比对,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精准分析,科学制定分房方案。从小区房源信息的整理、房签的制作与封签,到现场抽签分配等各个环节,均邀请公证处进行全程监督,群众代表也全程参与。分房全程采用“现场抽签+全程录像”的方式,对抽签结果进行张榜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
“之前还在纠结好楼层会不会藏着不分,现在是抽签分房,大家全凭运气选房,这份顾虑总算彻底打消了。”在山月嘉园安置小区分到了房的张女士乐开了花。
山月嘉园小区。(长沙市开福区集体土地征地拆迁安置指挥部供图)
阳光征收 筑牢信任
征拆,常被称为“天下第一难”。
面对征收时,许多居民心里都揣着一块石头:有没有政策不公、标准不一、暗箱操作?大家往往都在张望,谁也不愿第一个落笔签字。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平公正是最好的良方。
长沙市开福区幸福桥片区棚户区老住户老罗,曾住在60多平方米的屋里。征拆启动前,棚户区公示栏前围满了人。老罗挤进去,一眼就看到了自家房子的信息:权利人、产权面积、房屋性质、测绘结果、签约金额……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信息越透明,猜测就越少;程序越规范,信任就越深。
“以前总担心‘量尺子’的时候做手脚,现在全摆出来,谁都能看、能比、能问。”老罗的语气里,多了几分踏实。
这些年来,开福区始终坚持阳光征收,对征收的政策、程序、补偿标准等各方面的信息全方位、全过程公开,并做到工作推进与信息公开同步,率先推行“双公开”机制。
在签约前,全面公示房屋测绘现状,尤其是独栋私房,先期公示房屋现状及面积,不留任何违规操作的空间。同时,公示时严格执行“即签即公示”,即时将被征收户的补偿金额、签约时间、补偿明细、待审定事项等信息在相应公示栏进行公示。
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句承诺守到底。
开福区坚持阳光征拆,始终坚守“不让早签约的吃亏、不让后签约的占便宜,不让‘钉子户’得好处”的理念,确保征收政策标准刚性执行、公平公正。
在征收指挥部里,工作人员正对着电脑录入信息。“所有征收协议不再手写,而是通过电子系统生成。每一份协议在正式签约前,都必须经过征收部门的预审。审核不通过,协议打不出来;审核通过了,才能进入签约环节。”项目征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通过推行“双公示”机制,开福区征收过程和补偿结果公开透明、倒置可溯,同时全程监督,真正做到以阳光操作打通征收“中梗阻”。
开福区以民生为先的征拆安置实践,打通了城市发展的“快车道”,铺就了通往群众心里的“幸福路”,一幅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铺展开来。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