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10月31日01转04版
2020年9月以来,自贸雨花区块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超440亿元,其中对非贸易110亿元,年均增速38%——
开放桥头堡,“非”比寻常热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楚禹 万丽君
10月28日至31日,2025非洲国际农业博览会在肯尼亚内罗毕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这是非洲大陆规模最大的农业专业展会之一,也是湖南依托国家资源,推动“展会出海”的示范样本。
本次博览会由雨花区内企业湖南红星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牵头执行主办。这是湖南首次以会展企业为主体,让国家战略通过市场路径落地非洲,充分彰显湖南担当、雨花作为。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非洲客商参观高桥分展馆。
长沙市雨花区是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承载地,也是湖南对非经贸合作的“桥头堡”。2020年9月扬帆起航以来,自贸雨花区块以占长沙万分之五的土地,累计贡献超过440亿元的进出口总额,其中对非贸易额突破110亿元,年均增速达38%,成为湘非经贸合作的高地。
雨花区委书记黄军其说,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在自贸雨花区块先行先试,湘非经贸文化交流共振故事在雨花区不断上演,雨花开放发展的广度、深度、热度全面提升。
经贸热涌,一浪高过一浪
10月18日,位于雨花区高桥大市场内的湖南省、长沙市重点建设项目——中非经贸总部基地迎来建设新节点:其SOHO办公及商业裙楼首次开盘,一天内成交金额突破亿元。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非洲企业在长沙的区域总部基地。
2025年5月28日,建设中的中非经贸总部基地初展雄姿。李健 摄
此前10天,来自非洲25个国家的61名侨领侨商、10名非洲国家在中国的商协会代表等组团访湘,首站便来到位于雨花区的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和湖南出口产品集聚区。
在这里,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湖南对非经贸合作的市场活力。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53个非洲建交国产品全覆盖,是国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非洲国别馆集群。湖南出口产品集聚区,六层空间聚集了25个湖南市州特色馆,370余家工厂成为“湘品出海”的强力引擎。
9月28日,2025“聚侨兴湘·侨汇星城”湘非经贸促进会在雨花区举办。
跨越山海的相遇,结出丰硕成果。雨花区8个项目当场“牵手”非洲,涵盖物流运输、加工制造、重点设施建设、运河疏浚、农业商贸和展览展销等。
长沙市(雨花区)湘非经贸促进大使、南部非洲“一带一路”总商会会长庄斌武说,非洲目前正处于基建和农业高速发展阶段,湖南在这方面优势明显,可以与非洲产业形成良好对接。
雨花区精准聚焦优势资源与广阔非洲市场,涌现一浪高过一浪的中非经贸热潮。
今年6月,自贸雨花片区管委会与义乌市湖南商会签署战略协议,接入义乌非洲专线物流网络,湘品入非运输成本可降低20%以上。
搭乘“湘琼合作”东风,落户自贸雨花区块的吻野(湖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海南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投资建设中非经贸合作(海南)坚果加工国际示范园,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3亿元,产品出口10个国家、货值1500万美元。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高桥分展馆累计举办专题活动及巡馆考察45场次,吸引参展商和采购商超1.7万人次,观展人次首次突破7万;共计签约44个项目,签约数同比增长29.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目前分展馆保持常态化运营,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经贸合作开放平台。
文化热融,从经常体验到日常生活
“咚咚咚……”清脆的非洲鼓点在中非研学基地响起。国庆中秋假期,这里成为孩子们探索非洲文化的乐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作为深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中非研学基地围绕“认识神秘非洲、体验非洲文化、走进中非贸易、中非湘约共赢”四大体系,打造“文化探索、手工创作、互动体验、自主探究”四种不同类型的20多门精品课程。
从经贸往来延伸到文化交流,非洲文化悄然融入长沙市民的生活日常。
中非青年文化交流。
每逢节假日,不少长沙市民来到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亲手制作非洲图腾、学习斯瓦希里语,通过场馆定期举办的非洲文化节、艺术表演等活动,感受独具魅力的非洲风情。
近年来,湖南不断拓宽人文交流渠道,与非洲有关国家共缔结正式友城12对,签署意向友城12对;建立14个市州与非洲国家对口联系机制。
在湘非文化交流共融中,雨花区勇当先锋。自贸雨花区块企业湖南湘湘猫漫科技有限公司原创“山猫吉咪”系列动画,累计在30多个非洲国家播放。2024年5月,湘湘猫漫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办了第一家“山猫功夫”武馆,不但让非洲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中国原创动漫的趣味,也让武术文化拓展至更多非洲国家。
中国文化“出海”,非洲文化走进来。每逢周二、周四,雨花区高桥大市场社区和中南院社区的居民们,随着非洲鼓的节奏摇摆起舞。中非研学基地的老师,将原汁原味的非洲风情舞课程送进社区,推动非洲文化深度融入居民日常、“可触可感”。
助力中非文化交流,今年自贸雨花区块引入中非语言服务中心,覆盖中医、语言服务、农业三大领域,“随叫随到”的“AI翻译官”,为文化交融架起语言互通桥梁。
交流热联,打开一扇读懂湖南的窗
9月16日,全球拥有2.6亿粉丝的国际网红“无语哥”卡比·拉梅(Khaby Lame)来到雨花区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参观。
位于湖南高桥大市场内的自贸雨花区块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
在常设展馆内的塞内加尔馆,“无语哥”与来自迪拜的网红博主“伯虎夫妇”惊喜相遇。同为中非国际传播联盟(长沙)的国际传播推荐官,双方围绕长沙特色话题,热烈交流起关于未来共创内容的思路。
展馆内的非遗互动环节,长沙宝庆瓷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金铎向“无语哥”现场演示瓷刻制作过程,还邀请其共同完成一幅“无语哥”表情包玻璃画。
这场东西方文化的精彩碰撞,通过网络传向世界,展现长沙的开放姿态。
随着扩大免签“朋友圈”等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政策落地实施,“China Travel(中国旅游)”话题在海外社交平台热度高涨。作为高水平开放平台,雨花成为世界了解湖湘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第一窗口”。
湘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手中针线遇上非洲咖啡醇香,中建五局海外工程故事通过网络大V镜头传向世界,中非文化交流热联的故事,在雨花区国际传播联盟平台不断涌现。
非洲木雕前,游客高举手机拍照打卡;刚果(金)蝴蝶画展位旁,采购商正与展商深入洽谈;玺悦鲜花的展台上,来自肯尼亚的玫瑰娇艳欲滴……
“飞梦雨花”的开放故事,正在精彩续写。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