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场PK秀,观众投票率88%、好评率95%——长沙小剧场唱响文化新声

2025-10-29 14:30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晗

场场爆满的剧场、88%的投票参与度、95%的好评率……一组亮眼数据,为2025岳麓山青年戏剧季重要板块——小剧场PK秀画上圆满句号。这场“以观众为中心、以互动为特色”的文化盛宴,用创新形式重塑观演关系,让戏剧深度融入城市肌理,不仅是长沙推进“小剧场”计划的生动实践,更让“世界娱乐之都”的艺术底色愈发鲜明。

四场PK竞秀,观众做主选“戏王”

“从开场笑到结尾,这种能和演员互动的相声演出,比在家看电视有意思多了!”10月25日晚,市民李晟走出剧场时仍难掩兴奋。当晚,第四场小剧场PK秀在得乐社相声与沉浸式新杂技《国杂蛮有味》间展开对决,200余个座位座无虚席,临时加座也挤满了观众。

作为长沙首家每日上演相声的茶馆,得乐社当晚的表演堪称精彩。开场演员模仿腾格尔的独特嗓音,瞬间点燃全场气氛;词语接龙环节巧妙串联观众互动,台上台下笑声不断;压轴演员奇志的方言演绎,更是将南派相声的“在地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得乐社pk秀现场。

另一边,杂技亲子剧场内的《国杂蛮有味》同样吸睛。演出打破传统舞台界限,跳绳、斗笠、滚球、独轮等传统杂技道具焕发新生。演出结束后,数十名孩子争相上台学习杂技动作,排练厅变身“沉浸式艺术课堂”,生动诠释了小剧场空间灵活、体验多元的独特优势。

省杂技剧院pk秀。

“让观众说了算”,是本届戏剧季PK秀的一大亮点。活动创新引入“观众话语权机制”,通过现场投票、声浪支持、短视频互动等方式,让观众主导赛事进程,真正践行“以观众为中心”的小剧场建设理念。最终,得乐社以99%的观众喜爱率,成为当晚的“戏剧王者”。

回溯整个赛程,每场对决都各具特色。首场对决中,《辛追的家宴》凭西汉文化底蕴战胜笑嘛剧场;第二轮,《恰同学少年》以87.3%的喜爱率击败《聂小倩》;第三场,沉浸式花鼓戏《新刘海砍樵》斩获100%支持率,《笑工厂》以98.9%的高分惜败。这些兼具本土特色与现代审美的作品,在小剧场的方寸舞台上,绽放出雅俗共赏的艺术活力。

《恰同学少年》。

500场演出覆盖全城,戏剧走进百姓生活

本届戏剧季自9月27日启幕,以“生活有趣・青年有戏”为主题,历时51天,涵盖秋冬两季。精心设置了开闭幕式、青年竞演、小剧场PK秀、特邀展演、戏剧也City五大板块,覆盖全城25个剧场,累计呈现500余场演出。通过多层次、广覆盖的演出网络,让戏剧真正走进街头巷尾、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据介绍,“青年竞演”板块目前已收到281部投稿作品,涵盖话剧、舞剧、音乐剧、曲艺等多个品类。特邀编剧兰晓龙、京剧名家王珮瑜等五位导师,从“态度”“匠心”等维度为青年创作者提供专业指导,助力青年戏剧人才成长成才。

“戏剧也City”板块则让艺术走出剧场、拥抱城市。336班次“戏剧巴士”串联湘江风光带、橘子洲等城市地标,乘客在通勤途中即可欣赏演出;6场戏剧快闪走进商圈、社区、校园,吸引超1.3万名市民现场体验,让更多人感受戏剧魅力。

自2020年创办以来,岳麓山青年戏剧季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累计上演近200场剧目,吸引超10万青年观众参与,不仅成为长沙极具影响力的青年文化IP,也是湖南展现青年艺术风采、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戏剧繁荣不仅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测算,本届戏剧季将推动周边商圈、餐饮、酒店消费提升约9.5%,“戏剧+文旅”的创新模式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一股新动能。

“戏窝子”升级“戏剧生态圈”,长沙永远“有戏”

长沙自古便是“戏窝子”,湘剧、花鼓戏等地方剧种与木偶、皮影非遗技艺代代相传,奠定了其深厚的戏剧底蕴。近年来,长沙以“创作、展演、阵地、惠民、人才”五位一体工程为抓手,推动传统“戏窝子” 升级为现代化“戏剧生态圈”。

在创作端,坚持“守正创新”。整理复排83个传统剧本,让《拜月记》等经典实现日常演出,同步推进非遗数字化;推出《夫人如见》《半条红军被》等新作,多部获国家、省级扶持并巡演,《拜月记》曾登央视春晚。

阵地建设上,稳步推进“三年100个小剧场”计划。从芙蓉区袁家岭到天心区“戏窝子”文化园,形成了“一区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小剧场格局,爱戏、看戏、有戏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依托阵地网络,长沙已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等一系列高规格活动,成为全国戏剧展演的重要平台。

2025岳麓山青年戏剧季暨小剧场PK秀历时51天,横跨秋冬两季。

人才培育视戏剧发展的核心动力。长沙通过“杜鹃花人才工程”评选文艺名家工作室、青年领军人才等,建立起一套有步骤、有层次的人才孵化体系。周帆获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曹威治登央视春晚,马星云等新人崭露头角,为戏剧传承持续注入活力。

如今漫步长沙街头,戏剧已成“日常风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长沙“送戏下乡”逾千场,花鼓戏抖音直播间人气爆棚,“戏曲进校园”八年培育1500余名小演员,平均每天1.5场戏全城同步上演。戏剧,正成为连接人与城市的情感纽带。

从首届戏剧季起步,到“三年100个小剧场”落地,再到“戏剧+”的多元探索……在岳麓山青年戏剧季等平台推动下,传统戏剧形式与现代话剧、舞剧、音乐剧在长沙同台竞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艺术盛景。未来,长沙将继续深耕戏剧文化,让“戏窝子”持续升温,让“世界娱乐之都”永远“有戏”。

责编:陈佳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