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蕉溪镇:红色书香润童心 “湘”村党课育新人@湖南日报

2025-10-27 06:19
字体:【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10月27日07版

红色书香润童心 “湘”村党课育新人

——浏阳市蕉溪镇开展“湘”村微党课暨农家书屋主题活动

10月24日下午,浏阳市蕉溪镇水源村龙子桥烈士墓前,15名少先队员手持白菊肃立。这座曾淹没在1.2米淤土下的荒冢,如今已成为“最有分量的精神坐标”。这是蕉溪镇“湘”村微党课品牌创新打造的实景课堂,通过校内宣讲、烈士墓祭扫、红色阅读联动,让红色基因从历史深处走向鲜活现实。

微党课铸魂,解析“319”内涵

“‘319’不仅是数字,更是家乡的精神密码!”桐江小学多媒体教室内,选调生涂圆以“跨越时空的‘319’”为主题开讲,100多名学生端坐聆听。从革命年代319位烈士的热血忠魂,到上世纪90年代319国道蕉溪岭隧道建设者的攻坚克难,再到新时代好人典型的善行义举,三个篇章串联起“忠诚、担当、奋斗”的精神内核。

这场“小切口讲大精神”的微党课,特意融入了烈士墓修缮中挖掘的本土史料。“彭子明烈士当年就在这棵银杏树下就义。”涂圆结合10余篇口述史料,将“方圆300米走出24位烈士”的悲壮往事娓娓道来,让抽象精神化作具象记忆。

烈士墓缅怀,传承红色基因

从教室到龙子桥烈士墓的1公里路程,是红色教育从“听”到“行”的延伸。这座纪念水源村72位革命烈士的设施,曾因碑石残缺、杂草丛生被遗忘。今年初,选调生联合村“两委”统筹选调生服务群众经费、村级财政与党员捐资,启动修缮工程。老匠人复原石墓形制,村民自带锄头清淤,选调生主笔写下《烈士墓碑记》。“没有挖掘机就用䦆头挖,省下几千元人工成本哩!”参与修缮的老党员彭大爷说。

烈士墓前开展的实景课堂。 涂 圆 摄

祭扫现场,少先队员敬献白菊,围坐在老银杏树下聆听实景微党课。选调生成自辉还原讲述“夜袭蕉溪岭”战役,将修缮中收集的烈士家书与战役史料转化为生动教材。“孩子们聆听的不只是故事,更是先辈的初心。”带队老师感慨道。

书香润心田,熏陶红色文化

“同学们,这些书籍记录着比故事更动人的力量!”在常丰村农家书屋,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阅读分享会”正在进行。青年党员与学生们围坐一起,共读《浏阳英烈传》《蕉溪乡志》中当地烈士的英雄故事,鼓励大家用读书笔记、绘画等形式记录感悟。

活动中,青年党员还发起“红色书籍漂流”倡议,鼓励学生将书籍借阅回家与家长共读,让红色教育从校园辐射到家庭。“农家书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这次与微党课结合,让静态的书籍变成了动态的教育资源,孩子们的参与热情特别高。”桐江小学校长苏秒表示。

据了解,“湘”村微党课已走进全镇5所中小学、12个党支部,创新推出“红色教育”“安全课堂”等4个模块,覆盖师生、党员、群众2000余人次。如今,依托红色旧址打造的实景课堂,不仅带动党员群众参与“319”精神宣讲,更催生出青年干部拍摄红色短视频、党员牵头种植特色水果等振兴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成自辉)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