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区秀峰街道社工站探索支持性就业模式,帮扶心智障碍青年就业

2025-10-23 10:15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3日讯(通讯员 杨颜梦)为积极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与社会融合,长沙市开福区秀峰街道社工站始终关注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致力于为他们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近日,该社工站成功助力一名心智障碍青年赵某实现稳定就业,为支持性就业模式探索提供了成功范例。

服务对象赵某,20岁,为智力二级残疾,今年7月从特教学校毕业。其母亲怀揣着让孩子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期望,积极为其寻找工作机会,但屡屡受挫,遂向社工站求助。

社工接案后,秉持“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并未急于进行简单的岗位对接,而是首先与赵某及其母亲进行了深入的个案访谈,全面评估赵某的就业意愿、能力优势与支持需求。基于评估结果,社工制定了“循序渐进、全程支持”的个性化就业帮扶计划。

赵某在水吧工作

帮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社工首先为赵某链接了小区安保的实习岗位,但发现工作内容较为单调,与赵某的兴趣特质不符。首次尝试受挫后,社工及时疏导赵某的挫败情绪,并重新整合资源,对接某图书馆分馆水吧岗位。然而,由于通勤距离远、工作强度大,赵某在坚持40天后再次面临巨大压力。面对二次挑战,社工与家属没有放弃,而是敏锐地抓住关键因素——支持系统的重要性。社工及时调整策略,提出“将就业资源链接与构建自然支持网络相结合”的新思路,优先在其母亲工作单位附近寻找机会。

社工与母亲一起在面包店观察赵某工作

最终,在社工的不懈努力与母亲的积极配合下,成功对接了其母亲单位附近的一家面包店。为确保人岗匹配,社工与母亲陪同赵某至面包店进行实地观察与情境评估,全面了解其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任务完成、人际互动及情绪表现。面包店负责人对赵某的表现给予了“任务完成度高”等积极反馈。目前,赵某已在该岗位稳定实习,脸上重现了开朗的笑容,并能与同事进行良好互动,成功迈出了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步。

这一案例展示了专业社工在特殊群体就业帮扶中的实践成效,体现了从“输血式”简单介绍到“造血式”全程赋能的服务模式转变。它验证了社工站运用个案管理方法、整合社区资源、构建支持性就业网络的可行性。未来,秀峰街道社工站将继续深化此项服务,为更多特殊需要群体提供就业支持。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