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加速构建生态协同圈

2025-10-20 16:05
字体:【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加速构建生态协同圈

——推出三大机制、签约五大应用项目、发布两项平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治

10月20日,2025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生态协同发展活动在长沙经开区举行,与会专家代表共商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生态协同发展大计。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是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被工信部列入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的三个样本之一,2024年集群实现营收2300亿元,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2025年1—8月,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实现营收1737.7亿元,同比增长14%。

三大机制落地,筑牢产业协同根基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虽已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对比世界一流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协同配套、集群治理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活动现场,长株潭工程机械数字化转型联合体、长株潭产业协同发展企业服务平台、国家重大工程服务联盟三大机制同步落地,标志着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主配协同、跨区域协作与技术创新迈入新阶段。

“长株潭工程机械数字化转型联合体”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推动成立,通过建设“长株潭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基础数据池、服务商资源池、解决方案及产品池三大资源池,为企业提供从精准诊断到标杆打造的全流程服务。

长株潭产业协同发展企业服务平台则致力为企业提供多重服务。比如,零成本打造专业线上名片,全方位展示企业实力与产品服务;依托产业链信息库提供智能化链上对接功能,助力企业精准匹配长株潭地区上下游合作伙伴;整合覆盖企业全发展周期的专业服务资源,以及特定产业链关键环节服务与会员增值体系,为企业降本增效与战略决策提供支撑。

国家重大工程服务联盟由三一、中联、山河智能、铁建重工、湘钢、株洲天桥起重机等10家企业共同倡议发起成立。该联盟着力打造国家战略服务协同平台,建立“主机—配套—服务”一体化响应机制;构建技术协同攻关联合体,围绕极端工况、智能建造、绿色施工等需求开展联合研发与技术共享;建立重大工程信息共享机制,提前研判装备需求,实现精准研发与产能协同;推动中国标准与服务“走出去”,为行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搭建合作平台。

五大项目集中签约,精准破解应用难题

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扩大应用场景、抢占细分市场是关键一环。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将在共建重大应用场景上开展战略合作,包括EHA技术在应急装备上的应用、深海装备海缆敷设作业系统、电动化技术在矿山凿岩装备上的应用、无人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作业场景中的应用、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再制造修复材料研制与产业化应用等五大项目。

“这是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以场景驱动创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有力举措。”长沙市工程机械协会秘书长袁振表示,本次签约项目将长沙的整机优势与株洲、湘潭在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电传动等领域的特色优势紧密结合,有利于形成攻克共性技术、拓展高端应用的强大合力。

专家介绍,深海装备海缆敷设作业系统,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为提升海缆敷设的效率、精度、作业安全以及海上施工能力奠定坚实基础。EHA技术在应急装备上的应用项目,将解决应急装备展开速度慢、能量损失大等业内难题,大幅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再制造修复材料研制与产业化应用项目将打造“工程机械再制造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形成系列高性能再制造丝材与粉末产品,构建工程化中试产线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加速推动“工程机械之都”焕发新光彩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多经历了“聚点—连线—拓面—成体”四个发展阶段。长株潭三市工程机械集群基本完成了前三个阶段,要实现从“拓面”到“成体”的集群式跨越还面临诸多问题。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长沙工程机械已从“偏居一隅”到如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工程机械之都”长沙要代表中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株洲、湘潭的协同配合。长株潭一体化战略推进以来,三市依靠深厚的产业基础、持续完善的整零配套以及优质的科研资源,从“竞”到“合”,造就一个拥有崭新活力的产业集群。

构建“对内互济、对外抱团”的新协作格局,加强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发展多元化区域协同模式,势在必行。

长沙市委常委、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党工委书记周敏认为,长株潭三市要围绕“主机配套、技术攻关、市场开拓”三大关键环节,推动资源要素在长株潭区域内畅通流动。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贸区长沙片区作为湖南链接全球的“桥头堡”作用,以自贸区长沙片区等为核心载体,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研发制造中心和交易服务中心。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