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短讯2025年第18期

2025-10-14 11:51
字体:【

1. 《美欧“关键矿产联盟”正式生效,全球绿色供应链竞争白热化》

2025年初,美欧“关键矿产联盟”结束谈判并正式生效。该协议旨在建立一条绕过中国的电池、太阳能板用关键矿产(如锂、钴、稀土)供应链。核心条款包括取消相关产品的关税、协调技术标准、共同投资第三国矿业项目。此举将加速欧美新能源汽车本土化制造进程,但同时也推高了全球矿产价格,迫使中国电池巨头加大在拉美和非洲的直接投资以巩固资源渠道。分析认为,全球绿色产业正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形成中、美欧两大平行供应链体系。

2. 《中国“新三样”出口面临全球绿色壁垒,碳足迹核算成新焦点》

2025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范围扩大至新能源汽车,并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同时,美国推出的“绿色补贴2.0”法案要求享受税收抵免的电动汽车必须使用在北美或自贸伙伴国进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的电池。这使得中国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碳门槛”。中国企业正加速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碳足迹数据库,并投资建设零碳产业园,以应对这场以环保为名的新一代贸易战。

3. 《全球最低企业税率(GMT)在主要经济体同步落地,跨国巨头税务筹划重构》

由OECD推动的全球最低企业税率(15%)在G20等近140个经济体于2025年1月起陆续实施。这意味着年收入超过7.5亿欧元的跨国企业,无论其利润报告在何处,都需缴纳至少15%的税款。此举有效打击了“避税天堂”,增加了各国政府财政收入。但同时,企业为优化税负,正将区域总部功能从纯粹的控股向实质性研发、管理中心转型,引发了新一轮对高端人才的争夺。新加坡、爱尔兰等传统低税率国家正通过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研发补贴来维持吸引力。

4. 《印度-欧盟自贸协定签署,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迎来制造新机遇》

历经多年谈判,印度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在2025年初终于签署。协定规定欧盟将在未来十年内对97%的印度商品取消关税,印度则向欧盟开放汽车、葡萄酒、奢侈品等市场。这使印度在吸引“中国+1”战略投资上获得巨大优势,特别是在纺织、医药、电子组装等领域。大批欧洲汽车零部件厂商宣布在印度设厂,旨在利用其低成本劳动力供应本土及欧洲电动车市场。该协定深刻改变了亚太地区的制造业格局。

5. 《AI监管国际框架初步达成,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之争”暂告段落》

在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主导下,主要经济体于2025年就人工智能治理达成首个国际框架《AI发展与应用原则宣言》。宣言确立了人工智能的“人权红线”,要求禁止某些类型的自主武器和社会信用评分系统,并在数据隐私、算法透明度方面设定基本标准。这为全球数字贸易清除了重大不确定性,确保了AI技术和服务跨境流动的基本规则。科技巨头虽面临合规成本上升,但也因规则统一而获得了更稳定的全球市场预期。

6. 《拉美“锂佩克”组织强化价格协调,试图掌控电动车时代“石油”》

由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组成的“锂佩克”组织在2025年引入更成熟的价格协调机制,并邀请墨西哥等潜在锂生产大国加入。该组织通过控制产量、建立锂价基准来应对市场价格波动,旨在提升资源国议价能力。这直接影响了中下游电池制造商的利润,迫使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企业纷纷与“锂佩克”成员国签订长期“资源换技术”的捆绑协议,以锁定成本。全球锂资源争夺呈现出“国家卡特尔”与“企业联盟”对垒的态势。

7. 《RCEP进入深度一体化阶段,原产地规则累积效应显著》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5年完成首轮升级谈判,进一步简化海关程序,并扩大服务贸易开放清单。其原产地规则累积效应日益显现,区域内汽车、机械等复杂产品的生产网络深度融合,使用中日韩澳新东盟零部件的“RCEP汽车”享受零关税出口成为常态。这巩固了亚太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同时也对非成员国构成了实质性的贸易歧视,推动了更多国家寻求加入CPTPP等更高标准协定。

8. 《非洲大陆自贸区(AfCFTA)支付系统上线,加速区域内贸易本币结算》

由非洲进出口银行主导的AfCFTA泛非支付结算系统(PAPSS)在2025年实现全面运营。该系统允许非洲各国商户使用本地货币进行跨境交易,大幅降低了对美元、欧元的依赖和汇兑成本。此举极大地刺激了非洲内部贸易,特别是农产品、轻工制品的流通。中国、印度等贸易伙伴国也积极接入该系统,推动用人民币、卢比与非洲国家进行贸易结算,这是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在非洲大陆的具体体现。

9. 《全球航运业“碳税时代”来临,海运成本结构性上涨》

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航运业碳强度指标”(CII)法规于2025年进入强制实施阶段,并对未达标船只征收实质性碳税。同时,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已全面覆盖所有进出欧盟港口的航班。这导致全球海运运费出现10%-15%的永久性上涨。班轮公司加速淘汰旧船,订购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低碳燃料船舶,并纷纷将环保附加费常态化。高能耗、低价值的初级产品国际贸易受到显著冲击。

10. 《日本央行结束负利率时代,日元套利交易平仓引发全球资本流动逆转》

2025年,日本央行在通胀压力下最终彻底告别实施了十余年的负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日元利率正常化导致全球规模巨大的“日元套利交易”(借入低息日元投资高收益资产)大规模平仓。资金从新兴市场股市、债市回流日本,引发部分脆弱经济体(如部分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和资产价格震荡。这一变化重塑了全球资本流动格局,美元独强的局面有所改变。

11. 《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进入“2.0阶段”,金融、医疗、教育迎外资新政》

2025年,中国在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推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方案。新政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设立涵盖更广范围的金融机构,在特定区域试点开放外资办医、办学(非义务教育阶段),并放宽数据跨境流动限制。这吸引了国际顶级私募、高端诊所和国际学校品牌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深化转型,通过高水平开放应对产业链外迁压力。

12. 《“友岸外包”走向深化,美印太经济框架(IPEF)达成关键供应链协议》

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供应链支柱”在2025年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成员国同意建立关键物资(如芯片、药品原料)的供应链危机预警机制,并承诺在紧急情况下相互优先供应。这标志着“友岸外包”从政治倡议走向制度性安排。为满足“原产地”要求,许多跨国企业正将其在中国的一部分最终组装环节转移至越南、马来西亚等IPEF成员国,形成“中国核心部件+东盟组装”的新模式。

13. 《全球芯片战争进入“后摩尔定律”时代,量子与生物芯片成新赛道》

随着传统硅基芯片制程逼近物理极限,2025年,主要经济体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焦点转向“后摩尔定律”技术。美国、中国、欧盟均宣布启动国家级的量子计算和生物芯片(用于医疗监测)重大科研计划。商业领域,各大芯片巨头通过巨额并购整合相关初创公司,争夺下一代计算技术的知识产权制高点。这预示着全球科技竞争正从当前的先进制程争夺,迈向一个全新的、范式颠覆性的技术竞赛阶段。

14. 《全球债务危机隐现,新兴市场主权债务重组机制迎来改革》

在连续加息和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2025年多个新兴市场国家面临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在G20推动下,“共同框架”等主权债务重组机制进行重大改革,引入更自动化的债务减免触发条款,并首次将主要新兴债权国(如中国、印度)纳入核心决策圈。此举旨在提高重组效率,避免出现像斯里兰卡那样的长期混乱。私人债权人被要求承担更多损失,影响了新兴市场债券的全球吸引力。

15. 《跨境电商“合规化”浪潮席卷全球,VAT与平台责任成为标配》

至2025年,全球主要消费市场已普遍立法明确跨境电商平台对卖家增值税(VAT)的代扣代缴义务。欧盟、英国、美国等地的税务机构实现数据联网,严厉打击“偷漏VAT”行为。同时,产品安全、环保(如EPR)责任也更多地压向平台。这使得过去依赖“灰色清关”和价格战的野蛮生长模式终结,跨境电商进入“精耕细作”时代,品牌、供应链和合规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16. 《全球粮食保护主义抬头,多国出台出口限制以保障国内供应》

受厄尔尼诺等现象导致的极端天气影响,2025年全球小麦、大米等主粮产区减产预期强烈。印度、越南、阿根廷等农业出口大国先后宣布对部分粮食作物实施出口配额或加征出口税,以平抑国内物价。这引发了中东、非洲等粮食进口地区的恐慌性采购,推高国际粮价至历史高位。此轮粮食危机加速了海湾主权财富基金在非洲和东南亚大规模租赁农田,进行海外农业投资,以保障本国粮食安全。

17. 《英国“重返欧洲”?工党政府启动与欧盟关系“重新校准”》

2025年,英国新上任的工党政府兑现竞选承诺,正式启动与欧盟关系的“重新校准”谈判。核心目标是寻求在兽医检验、化学品监管(REACH)等领域与欧盟规则重新对齐,以大幅减少脱欧后英吉利海峡的贸易壁垒。虽然短期内重返单一市场可能性不大,但这一动向已极大提振了伦敦金融城的信心,并促使部分汽车、医药企业暂停将产能从英国迁往欧洲的计划。

18. 《沙特“2030愿景”中期评估,主权基金全球投资策略转向“战略协同”》

2025年是沙特“2030愿景”的中期节点,其主权财富基金PIF的投资策略发生显著转变:从过去纯粹的财务投资,转向更多服务于本国产业转型的“战略协同”投资。PIF在吸引外国车企(如Lucid)在沙特建厂后,2025年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和矿业公司,并要求被投企业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或部分产能落户沙特。这种“以资金换产业”的模式正成为资源型经济体转型的样板。

19. 《“银色经济”成为全球消费新蓝海,适老科技与健康产业爆发》

2025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比例突破历史新高,“银色经济”规模达到数万亿美元。消费电子展(CES)上,适老科技(如辅助机器人、智能穿戴健康监测设备)成为最热门板块。同时,跨国药企和生物科技公司在阿尔茨海默症、肌少症等老年病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药上市进入高峰期。日本、德国等深度老龄化国家成为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第一试验场,中国庞大的中老年群体也催生出巨大的养老旅游、在线教育等新消费市场。

20. 《太空经济商业化提速,近地轨道制造与卫星互联网竞争白热化》

2025年,随着可回收火箭技术成熟,发射成本大幅降低,太空经济进入实质性商业化阶段。美国Axiom Space和中国相关商业航天公司相继发射用于在轨材料制造(如高纯度蛋白晶体、特殊合金)的实验舱。同时,星链(Starlink)、OneWeb及中国的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进入全球密集组网期,争夺未来6G网络的基础设施主导权。近地轨道频率和资源分配成为国际电信联盟(ITU)最激烈的博弈场。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