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奔走在田埂与心坎间的“加速度”——黄花镇“十一”假期长赣铁路征拆工作纪实

2025-10-08 19:35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王俊

深秋的长沙县黄花镇,空气里混着泥土的清香与忙碌的气息。田间地头,一排排红漆标记的桩线向前延伸,像一条隐约的脉搏,预示着一条“钢铁巨龙”——长赣铁路,即将在此腾跃。

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铁路项目,长赣铁路不仅是贯通南北的交通要道,更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希望线”。而对于黄花镇而言,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全镇承担着长沙县段内规模最大、线路最长、涉及户数最多的征拆任务!

9月27日,镇党委书记苏波组织召开长赣高速铁路(长沙县段)项目黄花镇工作调度会

“满格状态”下的征拆攻坚战

“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我们必须跑在时间前面。”黄花镇党委书记在临时指挥部的晨会上语气坚定。

从项目启动之初,黄花镇就主动扛起“主力军”责任,以“一线工作法”为抓手,镇主要领导带头驻扎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做“调度员”。他们穿梭于村落与田埂之间,手里拿的不只是图纸和文件,更是一本写满群众诉求的“民情笔记”。

“一天签约17户,听起来是个数字,背后却是几十个家庭的理解与支持,是上百次上门沟通的汗水。”一位征拆干部感慨地说。9月30日那天,黄花镇创下征拆签约的单日纪录,也为全县的攻坚注入一剂“强心针”。

10月1日,干部们深入农户家中开展拆迁签约工作。

“白+黑”节奏,他们这样度过双节

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对黄花镇的征拆干部来说,没有团圆宴,没有假期行,只有“白+黑”的工作节奏。

清晨天刚亮,他们已手持测量仪,在田间地头仔细丈量青苗、登记数据;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又赶往农户家中,用最朴实的“大白话”讲解补偿政策,一笔一笔帮村民算好“经济账”“未来账”。

到了夜晚,指挥部灯火通明。大家围坐在一起,逐户分析遗留问题,逐条制定解决方案。“有时候一户人家要谈七八次,从晨光熹微到星斗满天,我们不是在谈判,而是在交心。”一名年轻干部说。

10月7日晚,黄花镇东塘村红线范围内房屋(24户87人)全部签约清零。

“签下去的是名字,托起的是未来”

“一开始我也想不通,这房子住了几十年,有感情啊。”一位刚完成签约的老人握着干部的手说,“但他们一次次来,讲政策、讲发展,还帮我联系临时住处。我心里明白,这条铁路是给子孙后代铺路的。”

这样的理解与信任,成为征拆工作最温暖的底色。截至目前,黄花镇已累计完成房屋签约70户、占全县国庆期间已签约户68.6%,土地签约475.0155亩。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双向奔赴。

攻坚仍在继续,曙光就在前方

眼下,黄花镇的征拆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镇党委书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保持“不松劲、不懈怠”的攻坚态势,聚焦难点户、遗留问题,以更实的举措打通堵点,以更优的服务回应群众关切。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修通一条铁路,更是铺就一条信任之路、发展之路。”他说。

站在黄花镇的高处远眺,未来长赣铁路将从这里穿行而过。那些曾经布满房屋与农田的土地,即将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枢纽。而在这一页页厚重的征拆档案背后,是一个大镇的担当,是一群人的奉献,也是一个时代向前奔跑的足迹。

不久的将来,当列车呼啸而过,我们不会忘记,曾有一群人,在这片土地上,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诚叩开心门,为一条“希望之路”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