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文
“现在进小区扫码就行,还能在驿站歇脚,终于不用再为找楼和停车发愁了!”美团骑手肖伟在长房东郡小区送完一单后,指着门口的标识牌满意地说。他的感受,正是长沙“骑手友好小区”建设成效的生动写照。
记者获悉,目前长沙市已有20个小区试点骑手码直接进入小区。这是长沙市住建局配合市委社工部,为解决骑手群体“进门登记耗时长、停车难”等痛点推出的便民举措。
从“进门费时”到“扫码秒进”
9月29日,荷花园街道东郡社区联合多方签约,破解骑手“进门登记耗时长、停靠难、休息难、融入难”等痛点。
“对于我们骑手来说,送单时间就是服务效率。”肖伟说,“以前送单,要么在门口登记信息,要么麻烦顾客出来接,总要耽误不少时间。”
如今,在试点小区门口,骑手扫码即可通行。门口还有专门的电动自行车停车区。
在五矿万境水岸小区内,各楼梯口都清晰标注着“骑手专用停车区域”和楼栋指引牌。
“以前为了找一栋楼,在小区里绕来绕去是常事,现在跟着指示走,省心多了。”骑手小李在停车时说。
从“奔波苦”到“歇脚有‘家’”
除了通行便利,多个试点小区还设立了“骑手驿站”。
在长房东郡小区北门的物业客服中心门口,设置了一个“暖心休憩角”,置物柜里有急救药物、维修工具等实用物品,现场还摆放了冰箱等;小区架空层和中心花园设置多个骑手歇脚处,方便骑手歇脚休息。“真希望更多小区能这样,让我们骑手能找到归属感。”肖伟说。
在五矿万境水岸小区13栋的驿站里,靠墙的柜子放着矿泉水、方便面和应急药品,桌上有免费充电插座。墙角的冰箱里,夏天备着解暑的绿豆汤,冬天则备有暖心的姜汤。
驿站墙上的“心愿墙”贴满了骑手的留言,有“希望增加热饭设备”,也有“感谢物业送的姜汤”……字里行间满是温暖。
在1号门岗,一面“暖心故事墙”吸引着往来业主——墙上张贴着骑手帮助走失老人回家、拾金不昧的照片和文字,与业主关心骑手的暖心瞬间相互映衬。
多方协作,传递城市温度
随着外卖等即时配送成为市民生活刚需,骑手群体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却常常面临“进门登记耗时长、临时停靠无去处、中途补给没着落”等难题。
2025年7月,长沙市委社会工作部、长沙市住建局、长沙市市场监管局、长沙市邮政管理局共同开发“暖新长沙”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长沙正大力推进的“骑手友好小区”试点,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解决进门难、停车难、找楼栋难、送餐上门难、吃饭喝水难等一系列难题,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建设‘骑手友好小区’,不仅是解决骑手的实际困难,更是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长沙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骑手友好小区”,既是基层治理回应新就业群体需求的创新实践,也是“多方协作、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后续将逐步推广,并以此为基础推进骑手友好社区建设。
责编:王文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