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治
9月28日,2025长沙市新能源汽车(含燃油车)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活动在雨花经开区举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企业代表、行业专家等180余人出席,旨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提升长株潭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
本次活动以“协同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由长株潭三市的工业和信息化局及雨花经开区联合主办,由长沙市制造业发展促进中心、长沙市新能源汽车(含燃油车)产业链推进办公室、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联合承办。
记者从活动中获悉,今年1至8月,长沙市整车产量超过60万辆,同比增长15.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达到八成。
签约授牌聚合力,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
现场先后举行的多轮签约覆盖招商合作、产学研协同、区域联动等多个维度,成为整场活动的核心亮点。
在雨花经济开发区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中,湖南烽润塑业、湖南精睿科技、晶瑞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三大项目正式落地,这三家企业均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领域,投产后将为比亚迪,长城,小米等整车企业提供本地化配套服务。湖南精睿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落地后,将带动本地模具钢材、模具开发设计、精密检测等配套产业发展,打造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模具开发、设计、生产到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产业链闭环。
在校企合作签约环节,湖南大学与湖南晓光汽车模具、中南大学与湖南普斯赛特光电、吉林大学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与湖南金润电液控制系统分别达成合作,将围绕汽车模具研发、半导体光器件应用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今天我们与中南大学携手,共同打造产学研一体创新平台。”湖南普斯赛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权介绍,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命力,但企业“单打独斗”周期长、力量有限;中南大学有强大专家团队和科研能力但缺乏应用场景、验证实验,双方“一拍即合”。“借助高校力量开展技术研发对企业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赋能。活动上,国家级领军人才、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徐世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沙理工大学教授胡林,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级研究员、北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罡等12名专家获聘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智库首批专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新能源汽车智能底盘技术如何“更上一层楼”,新能源车企如何破除“内卷”,高分子涂层如何在应用中优化性能……在“奋进十五五” 湖南汽车产业主题分享活动中,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共探技术前沿、共话产业升级。
“从项目签约到智库组建,从智慧服务到区域协同,作为‘链上长沙 产业兴城’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将进一步推动政、企、研、学、产深度融合,为长株潭汽车产业腾飞激活新引擎。”长沙市制造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
优化生态强化区位优势,“五链融合”护航产业升级
汽车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是支撑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长沙携手株洲、湘潭,紧扣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目标,协同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升级。尤其是长沙比亚迪、广汽埃安、北汽株洲、湘潭吉利等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构建了新能源客车、乘用车、专用车同步发展的格局。
以长沙为例,长沙通过较早在动力电池、汽车轮毂、高压电机、智能座椅等关键领域布局,逐步占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给端优势地位,已形成集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布局了长沙经开区、雨花经开区两大整车集聚区,以及长沙县、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宁乡高新区等汽车配套产业集聚区。今年1至8月,全市整车产量超过60万辆,同比增长15.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达到80%,同比增长12.5%,已成为产业增长的主引擎。
当前,汽车产业正加速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深度转型。在产业转型关键节点,长沙主动作为,推动“五链融合”“五长联动”机制,从投资、服务、创新等多维度为产业保驾护航,让技术攻关有方向、资源对接有渠道、企业发展有支撑。
今年以来,一批批重大项目密集落地也为长沙汽车产业“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注入动力,不断丰富新能源及智能网联产品矩阵:广汽埃安长沙工厂埃安UT新车量产,并于年内实现饱和生产,有望创造15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比亚迪长沙工厂腾势D9第25万台量产车下线,成为全球首款达成25万台量产的新能源 MPV;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上,长沙发布“车路云一体化”城市级智能网联全场景体系建设目标,明确到2026年建成中部地区首个“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生态示范标杆,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实现智能网联车辆接入1万辆以上……
今年9月下旬,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连续发文,出台《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并决定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9月中旬,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株潭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叠加之下,长株潭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我们将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整合要素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共拓全球市场,支持长株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提高配套能力和产业集聚度,提升智能化水平。”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郑桢泞介绍。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