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崛起生命健康之城@湖南日报

2025-09-28 06:25
字体:【

廖 晶 欧阳林 周 妮 李 治

在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上,省委书记沈晓明指出,“人工智能+”是湖南持续用力打造“三个高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不仅为三湘大地的产业升级划下重点,更给长沙指明了产业发展新方向——聚焦多领域应用,打造“人工智能 +”新高地,让创新动能在星城大地澎湃涌动。

当前,长沙正以“4433”现代产业体系为骨架,撑起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人工智能、大健康、新能源、数字产业、量子科技、基因科技……这些领域既是当下经济增长的“硬核增长点”,更是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每一个赛道里都藏着颠覆格局的可能,每一片领域中都孕育着突破边界的创新。或许,那些能让长沙产业“破圈出彩”的本土“六小龙”,早已在这些赛道中悄然蓄力、静待爆发。

从9月28日起,本报持续推出长沙产业新观察系列文章,敬请垂注——

湘水含情,麓山垂眸。

当晨曦漫过橘子洲头,一座城市正在重新定义生命与健康的重量。

9月26日,走进位于长沙市宁乡的楚天科技,机械臂起落转合间,一套套高端制药装备渐次成型。这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日前获“纸箱输送装置和纸箱整箱系统”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今年已获得专利授权286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8.25%。

在三诺生物全球研发中心施工现场,一派火热景象——建筑主体已封顶,年底即可投入使用。生物实验室内,工程师们正在对新一代血糖仪进行精密调试,这个占据中国零售市场榜首的品牌,悄然重塑全球血糖监测行业的竞争格局……

长沙,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先进制造为基础,在大健康产业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向着“健康之城”稳健前行。

龙头引领:

标杆企业撑起产业 “脊梁”

9月19日,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在长沙开幕。在长沙专场活动上,“爱尔全球眼科医学研究中心”正式获授“长沙市领军企业研发中心”。

“爱尔全球眼科医学研究中心”以爱尔遍布亚、美、欧全球眼科临床医院和医学研究体系为基础,设17个研究所、10家GCP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和眼科国际临床技术培训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机构联合共建研发中心。迄今已建成1.6万平方米的研发场地,组建了一支150余人的研发与创新团队,累计已完成投资20亿元。

爱尔眼科大厦。 廖宁供图

2003年起步于长沙,2009年创业板上市,成为A股首家IPO上市医院,爱尔眼科依托高质量医疗和市场的信任,一步步成长为全球规模颇大的眼科集团,为大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眼科诊疗服务。

长沙正在全力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作为此次获授牌的10个领军企业研发中心之一,“爱尔全球眼科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是湖南眼科科技创新的核心战略。

长沙在医药流通领域同样表现突出,集聚了国药控股湖南公司、益丰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等一批百亿级销售规模的龙头企业。

今年老百姓全面发力AI,推动企业从“数智化”向“智能化”进阶。在场景应用层面,老百姓与腾讯健康联合推出企业级知识问答智能体——“老百姓小丸子AI”,覆盖医保政策、门店运维、人资行政三大核心业务场景,实现复杂业务精准响应。

老百姓大药房长沙总部。 吴丹 供图

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长沙的龙头企业,正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强化话语权,推动全产业链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成为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行业创新变革的重要力量,同时助力湖南医药产业融入全球市场。

集群成势:

全链协同构建产业 “生态圈”

以企兴“链”,以“链”兴“群”。

位于长沙的圣湘生物公司,围绕打造“诊疗一体化”新生态持续开疆拓土:通过并购引进了一系列全球领先、并具有极大社会意义和临床需求的技术和产品,如投资英国POCT领域创新公司QuantuMDx并基于其技术平台成立圣维鲲腾,加速新一代便携式分子POCT系统的研发与开发,实现复杂疾病的快速、标准化诊断;与加拿大脓毒症检测企业Sepset成立合资公司圣维斯睿,布局急危重症蓝海市场,更重要的是为快速识别急危重症病人早期危险信号提供了有效手段,大大降低了病人死亡率和医疗成本;投资基因测序企业深圳真迈生物,补齐NGS技术短板,加速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国产化替代与国际化突破;投资美国First Light,进军快速药敏检测领域;全资收购中山海济生物,切入生物制药领域,开发面向儿童生长发育、老龄化及全人群的医疗消费级解决方案。

圣湘生物构建起从疾病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到药物治疗的一体化产业生态,在分子诊断、基因测序、POCT、治疗协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断强化,全球产业链生态圈的布局不断完善、内涵日益丰满。

近年来,长沙聚焦健康医药生产、健康器材制造等领域,全力推进健康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建链、补链、强链”战略,已基本构建起“2区+7群”多园集聚的发展格局,产业版图覆盖中药、化学药、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及医疗装备等制造板块,同时涵盖医药物流、外包服务、医疗健康等服务板块,形成了链条完整、协同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吸引人才、引进项目、聚集资本的“强磁场”,推动大健康产业形成正向循环。长沙市生物医药上市企业以19家数量、超2000亿元总市值,稳居本地资本市场首位,是驱动区域经济与创新的核心力量。

政策赋能:

靶向施策冲刺 “健康之城”

生物医药企业在长沙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政府、主管部门在政策、改革上的全力支持。

过去,一种“创新药”从实验室到病人手中,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和巨额资金投入。为了支持更多原创性研究的市场化应用,长沙从2021年起,出台并施行《长沙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在当地进行创新研发。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创新要素加速集聚,长沙生物医药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长沙干细胞研究领域专家薛志刚说,同济大学的一些原创性成果能够顺利落地转化,得益于政府提供的优惠支持政策。

长沙市出台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6年)》明确提出,要将长沙建设成为全国医疗服务中心、医药产业高地和健康消费中心。规划中,着重突出“市场化、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国际化”五大原则,并构建“三区三带”空间布局。

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总链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早已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目标到2026年培育5家百亿级企业集团,到2030年将长沙打造成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之城。”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