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9月28日01转12版
跃升,创新之城
——长沙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璐 万丽君
9月,中兴通讯全球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在长沙揭牌,赋能长沙打造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链生态;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启用,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
位于长沙经开区的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舒展 摄
两大高端平台落子湘江之畔,是长沙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生动见证。科技创新,成为长沙最鲜明的气质、最强劲的引擎。
逐梦全球,科技创新硕果摇枝
9月15日,“AI领航 畅想湘江”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在长沙召开。会上发布的《长沙市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情况报告》,系统梳理展示了长沙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首次提出将长沙打造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同年8月,长沙市出台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全面推动该战略从蓝图走向现实。
两年间,顶层设计迅速落地,空间布局加速展开,项目推进有力有序。
一批高端研发力量相继落地。截至今年8月,长沙全市研发机构达3823家,其中政策出台以来新增1796家;落地央企、“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70个。获批国家战略性稀有矿产资源高效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52家。
一批高能级平台加速成型。岳麓山实验室遴选230多个PI团队、汇聚2000多名科研人员;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瞄准湖南工业重点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联合103家产业头部企业凝练出196个共性技术需求,在箔片气体动压轴承、智能陶瓷压力传感器等40个关键领域部署技术攻关项目,形成22项成果,研发出9个新产品和一批重大装备;湘江实验室攻克多模态AI大模型、具身(人形)智能机器人等技术难题,发布24个创新产品,并获16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芙蓉实验室在重大慢病机制和抗纤维化药物研究上取得突破。
国家超算长沙中心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撑有力。国家超算长沙中心累计支撑17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励,并获准建设新一代AI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已完成试验预期成果,进展顺利。
企业研发布局同步提速。世界500强斯泰兰蒂斯集团在长沙经开区设立研发中心;长沙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致力打造华中地区最大、国际领先的电力电子测试实验室;奥谱天成光电在长沙建立集团最大研发中心与组装基地,进一步完善高端光学产业链。
奥谱天成
“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长沙市科技局党组书记黄蓉表示,星罗棋布的研发机构正串联起长沙的创新脉络,持续释放强劲的“首创首发”效能。
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迸发澎湃动能
激光雷达的蓝色光束在茶几上轻轻游走,具身智能机器人“湘江智伴”的机械臂随即“活”了过来。捕捉到主人抬手的瞬间,它立刻读懂“要饮品”的需求,稳稳托起玻璃杯递上前,屏幕上还俏皮地眨了下眼睛。这台会“察言观色”的机器人,正是湘江实验室近日推出的“明星产品”。
实验室内,人形智能机器人正“列队”展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邹尚奇 摄
湘江实验室产业化部部长李坚飞介绍,该机器人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未来能承担居家护理、情感陪伴等工作。
从实验室迈向家庭服务场景,并非简单嫁接,而是算法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长沙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让科研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通过精准优化成果转化体系,长沙依托“市校(所)创新发展联盟”,建成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8家技术转移转化基地和10个高校知识产权中心,构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转化体系。
中试平台与科技金融同步托底:2024年以来5家中试平台入选工信部重点培育名单,6家省级中试基地投运;2024年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授信433.6亿元,贷款114.6亿元,惠及3228家企业。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愈发凸显,为科创升级注入澎湃动力。2023年至今,长沙近80%的技术合同、创新平台、科技项目来自企业或在企业布局,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超70%。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正加速催生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长沙高新技术企业达8609家,增长29%;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13家,增长51%。
背上双肩包,创新创业“轻装上阵”
“2022年,我背上双肩包回到长沙,开启创业。”在“创星闪耀 湘创未来”创业名师大讲堂上,青年创业者顾善植动情讲述了他的“归乡创业记”。
今年5月,由其团队打造的国内首个基于国产算力预训练的视觉基座大模型——“橘洲”V1端侧版在长沙正式发布。该产品可在“断网”状态下实现图像生成,标志着我国视觉大模型向“端侧自主”跨出关键一步。
像顾善植这样,选择长沙、扎根长沙的科技人才正越来越多。
2023年以来,长沙出台多项招才引智政策,系统推进研发机构集聚、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七大工程”,精准引育全球高端研发人才。
为助力青年创业者“轻装上阵”,长沙推出“双肩包”行动计划,从场地、融资、奖励到服务全面护航,并配套出台湘江科学城、马栏山等人才集聚政策,形成系统性、全链条的人才创业支持。
自全球研发中心建设以来,长沙新增国家级、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200余名,引进“高精尖缺”领军人才237名,在长工作的外籍专家年均增长近10%,企业研发中心集聚人才超万人。
过去10年长沙累计净流入人口100万,其中80%是年轻人,是全国年轻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
“把最优地块留给科研机构、把最好配套留给创新企业、把最美风景留给科技人才。”长沙正以开放的胸怀、完善的生态、坚实的步伐,托举每一个创新梦想,朝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稳步前进。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