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9月27日04版
通过新建、改扩建等举措,长沙扩充公办高一学位超3.6万个
长沙,让高中“学位等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高 通讯员 邓琼
长沙市城区(含望城区)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2024年约6万人、2025年约6.6万人,预计2026年7.4万人,2032年将达到11.8万人。
面对逐年增加的高中入学人数,长沙如何应对?
新建、改扩建,让“学位等人”
今年九月,雅礼中学光达校区、湖南师大附中大泽湖校区、长沙市一中科学城校区正式开学,1800名高一新生入校。这三所学校按照“一校两址”办学模式,实行“一套班子、两个校区、同频管理、同质办学”,新增优质高中学位9000个。
“长郡中学新校区最快明年开学,将新增3000个学位。”长沙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刘龙飞说,为应对旺盛的高中学位需求,长沙在若干年前就谋划高中学位建设,新建学校和有条件的学校改扩建双措并举。
眼下,南雅中学、周南中学、雷锋学校、长沙外国语学校等4所老牌公办高中已扩建完工、投入使用;雅礼实验中学、长郡湘府中学、长沙市第十五中学、长沙铁路第一中学等4所学校扩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这8所学校将新增超1万个学位。
刘龙飞介绍,通过新建、改扩建等一套“组合拳”,近几年长沙扩充公办高一学位3.6万个以上,不仅覆盖了过去教育资源较为薄弱的区域,还超前实现了“学位等人”。
大力做强“品质教育”
今年高考分数公布后,麓山梅溪湖实验中学挤满了前来送锦旗的家长。一位考出理想成绩的学生家长介绍:“小孩初中毕业成绩在全市排名中等,没想到高考考了近600分。”
麓山梅溪湖实验中学成立于2022年,这所曾经许多人担心“是否能够招满学生”的新学校,短短3年已成长为长沙教育的一张新名片: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4年,校本课程成果入选《教育部工作简报》。
“这得益于‘学校联盟’的强力赋能。”麓山梅溪湖实验中学校长彭云介绍,学校一成立,便与名校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联盟,实行“管理协同、教师互派;教学同步、研训一体;资源共享、学生共育”。经过3年探索实践,两校深度融合发展,为长沙“品质教育”推广和建设提供“麓山样本”。
长沙集团化办学成为全国教育系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近几年长沙城区新建高中都引入名校品牌,推行集团化办学,实现“从建好到办好”。
优质名校开办新校区,不仅促进长沙教育均衡发展,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最大化。长沙市一中副校长、科学城校区负责人李强告诉记者,科学城校区80%的教师都是在本部教学3年以上的优秀教师。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长沙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周小青介绍,无论是“学校联盟”还是名校“一校两址”办学模式,都是长沙探索做强“品质教育”、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年,长沙出台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将进一步做强“品质教育”。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