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9月26日07版
金 慧
湘江潮涌,托举橘子洲头的晨光;麓山叠翠,映照千年星城的风华。
当马栏山的数字光影解锁文博新境,当炭河里的青铜纹样唤醒历史记忆,第四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如期而至。一场跨越古今、连接产业的盛会,为这座兼具“网红气质”与“文化底蕴”的城市,翻开文旅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一页。
本届旅发大会,意义非凡、使命重大,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擦亮“三张文化名片”,答好“两道融合命题”交出的重要答卷,更是坚定文化自信、提振发展信心、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支撑。
作为湖南文旅的“核心引擎”,长沙始终牢记嘱托,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答好文旅融合这道时代考题,加快建设更具“长沙味、湖湘韵、中国范”的世界文旅名城,让“诗和远方”的故事更加精彩,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长沙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办出实效——盛会价值落地生根
金秋是丰收的季节,更是湖南文旅产业蓄力扬帆的时节。
9月17日,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怀化启幕,以高瞻远瞩的视野、清晰坚定的方向,为全省文旅发展定下昂扬基调。
省委书记沈晓明就如何努力把旅游发展大会越办越好,提出八个“更加注重”,并表示湖南将积极探索市场化、可持续的务实节约办会机制,进一步提升旅发大会“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的带动效应。
从怀化到长沙,文旅发展的“接力棒”稳稳传递。9月26日,第四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在宁乡开幕。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答好“两个融合”命题,擦亮“三张文化名片”,进一步凝聚共识、协同发力,共同推动长沙文旅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五月天”长沙演唱会4天吸引游客15万人 。
纵观本次旅发大会,当多数城市仍以传统文艺晚会作为开幕式主体时,长沙因“破圈出圈”而出新出彩:让3000年前的商代编铙重新奏响,国宝级文物活起来。曹汝龙、周帆两位梅花奖得主,用湘剧高腔与伟人诗词跨界融合,以时空交响致敬《沁园春· 长沙》创作100周年。
这不仅是形式的革新,更是对长沙文化资源的深度解读与创造性转化。正如AI数字人走进文旅推介现场,并非追逐浮华科技,而是以青春语态,将星城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生活之趣娓娓道来,让厚重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可共鸣。
长沙更懂“聚沙成塔”的智慧,这在旅发大会“3+12+N”模式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大会未受主会场的地域限制,而是以开放胸襟让全市9个区县(市)皆成展示大舞台:或以非遗技艺打造沉浸式体验,或借乡村美景推出田园文旅项目,或凭特色美食激活夜经济……区县各有精彩、各展其长,如万千星火汇聚成光,照亮长沙文旅创新的璀璨星空。
尤为难得的是,长沙始终锚定“实效”二字,将“办会兴城”的长期效应放在首位。当“定期调度、项目联点、督导督查”的三位一体机制落地,当43个特色文旅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当超过98%的社会投资主动涌入……旅发大会不再限于“一时热闹”,而是真正转化为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深厚动力。
“快乐长沙 韵味星城”2025香港专列首发团。
政策红利的春风,正为全国文旅消费注入澎湃动能。近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文化和旅游部将在国庆假期推出应季应景的优质产品、特色活动和优惠措施,为民众献上丰盛文旅大餐。
这一系列利好,犹如一场“及时雨”,既精准回应了民众对高品质文旅生活的期待,也为消费升级与民生改善拓开新路径。
乘着政策东风,长沙全力释放文旅“长尾效应”,第四届旅发大会后,长沙还将举办第二届“中部六省”自驾游主题活动、湖南省青铜文化系列活动、宁乡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等,维持文旅市场热度,让政策红利持续滋养城市文旅生态,让盛会价值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干出实绩——文旅发展热气腾腾
一场盛会激活一池春水。每年登场的长沙市旅发大会,已成为撬动文旅产业升级、擦亮城市名片的重要支点。
首届大会落地望城区,助推铜官窑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第二届花落浏阳市,助其跃居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第3位;第三届走进天心区,天心阁成新晋网红打卡地,辖区抗战纪念设施入选国家级名录。
铜官窑国风乐园打铁花表演。
三届旅发大会合计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达442.55亿元。全市共有在建文旅项目155个,总投资983.1亿元,预计2025年完成投资132.87亿元。如今,第四度启航,宁乡正借势而起,迎接澎湃的文旅新动能。
长沙文旅之热,不独倚旅发大会的“王牌”。近年来,长沙以“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抓手,以项目建设驱动产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马栏山拔节生长,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试验区呼之欲出;奥体中心开建,拓开长株潭融城骨架;贾谊故居开启建馆以来最大规模提质改造工程;岳麓山缆车全新上线,湘江游轮新装起航,“长沙之眼”矗立麓山之巅……长沙文旅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不仅成功跻身“全球 100目的地”榜单,更长期稳居全国热门出行目的地TOP10,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的“文旅新标杆”。
尤其是今年长沙锚定“演艺名城”目标,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小剧场欢乐不断,长沙博物馆寻长沙剧场常态演出,滨江文化园杜鹃花剧场从“荒草地”变“戏窝子”,湖南首家开心麻花自营剧场落户芙蓉,自上届旅发大会以来累计举办营业性演出2万余场,其中大型演唱会73场,“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旅行新风尚;全市54家演艺新空间各具特色,《恰同学少年》《花开靖港》等沉浸式演艺火爆出圈,长沙时隔29年再度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演艺经济被省委书记沈晓明点赞批示“取得了肉眼可见的成绩”。
长沙湘剧时隔29年再度问鼎中国戏剧梅花奖,荣耀归来。
在拓展国际文旅版图的征途上,长沙同样步履铿锵、成效卓著。
9月19日,“快乐长沙 韵味星城”长沙文化旅游走进韩国推介活动在韩国首尔举行,通过宣传片和文旅推介,让大家直观地了解长沙,并发出诚挚邀约。
今年以来,在《长沙市2025年度入境旅游促进工作方案》等政策的激励下,长沙更积极、主动地开拓国际市场。
联动粤港澳、长三角城市群开展“湘沪携手·畅游长沙”“活力长沙 畅玩至FUN”“全球达人游长沙”等活动,推出万名港人游长沙活动,赴苏州、上海、大连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探讨联动入境旅游线路;参加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活动,寻找与日韩俄文旅合作契机……上半年入境游客23.82万人次,实现入境游客总花费1.4亿美元,同比增长54.19%、49.25%, 口岸入境人次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其中免签入境外籍游客同比增长62.43%,实打实的数据,印证着长沙文旅的国际吸引力。
在这股热潮中,连全球顶流网红甲亢哥、无语哥也专程奔赴长沙,沉浸式体验后称赞长沙“好韵味”,并将这份喜爱传向世界,让星城热度全球荡漾。
随着9月26日长沙首家市内免税店正式开业,如今的长沙,已不仅是国内游客心仪的“标杆”,更在全球文旅地图上勾勒出独特的中国印记。这份热气腾腾的发展态势,是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交响,更是开放胸怀与务实作风的共振。
拼出实力——韵味星城闪耀出圈
湖湘大地,具有深厚且独特的文化底蕴。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一把精巧“钥匙”,让沉寂的历史“活”起来,让厚重的文化焕发出新生命力。
宁乡出土的一级文物象纹大铜铙。
长沙文旅策划推动“宁乡出土青铜器国宝回乡”,协调湖南省博物院支持借展15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一级文物2件(人面纹方鼎、兽面纹铜瓿);长沙市博物馆支持借展8件青铜器,其中一级文物3件(象纹大铜铙、龙纹方形环首刀、变形兽面纹铙),二级文物3件(变形夔龙纹蹄足鼎、变形夔龙纹锥足鼎、兽面纹铜觚),三级文物2件,分别为锥状枚甬钟(高28厘米)、锥状枚甬钟(高26.5厘米),在炭河里青铜博物馆,进行为期3个月的展示。同时在开幕式前支持暖场《梦回商周》铙乐舞,让宁乡三千年厚重历史文化重现。
200多年前,乾隆御赐湖南巡抚蒋溥的石碑,历经百年风霜侵蚀,石碑字迹模糊、石体残破。长沙博物馆携手马栏山文化数字化有限公司,创新采用“原碑迁护+复刻传承+数字赋能”的方式,不仅让残破石碑在数字世界重获“新生”,更让这份承载历史温度的文化遗产跨越时空,持续传递湖湘文化的精神力量。
文化真正的生命力,在于它能走进人心,引发共鸣,驱动行为。通过“场景化”构建引力场,“互动化”点燃参与欲,“共情化”打通心门引领心路历程。
《寻长沙》剧场实景演出,将文物“活化”于舞台,打开文博观展新视角。
当“我是渔阳,是大汉的公主,也是长沙王后”的声音在剧场中响起,一段跨越千年的湖湘往事就此拉开帷幕。《寻长沙》展演以《乐·她从长安来》《诗·我有方寸心》《学·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三个戏剧微剧场为叙事载体,将分散的文化片段编织成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突破了传统舞台的局限,充分运用舞台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出一个360°环绕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让文化真正走进人心,引发情感共鸣,成为文化+旅游、文化+科技融合的典范。
而这样极具创新性的文旅实践,正是长沙文旅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十四五”以来,长沙系统布局、持续深耕,文旅产业跃升为两千亿级支柱产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追赶到引领的历史跨越:
——行业发展迈新阶,文旅热度节节高。2021年长沙市接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90.2亿元。2024年接待游客2.15亿人次,同比增长10.53%;实现游客总花费2423.41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接待入境游客77.78万人次,实现入境游客总花费3.3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18.89%、217.09%,国际吸引力持续攀升。
——产业矩阵更优化,市场活力步步升。旅游、演艺、影视、动漫、出版、数字等多元矩阵日趋成熟,“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等品牌响彻全国。截至2024年底,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达14家,规上文化企业增至1039家;民宿从800家增长至1450家;A级景区达84家,较“十三五”末增42%。
——重大项目强引擎,产业气象日日新。市戏剧艺术中心、芒果七彩盒子、天空剧院等文旅新地标崛起;铜官窑、东方神画、华谊小镇、炭河里、浔龙河、冰雪世界、洋湖水街等项目持续赋能。三届大会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442.55亿元,西文庙坪、天心阁光影公园、油脂厂遗存等一批项目已投入使用,持续拓展了长沙文旅的发展空间。
——科技赋能焕新能,技术突破步步深。“慧游长沙”用户数量突破46万人,智慧文旅平台接入天网视频600余路,“文旅长沙”公众号粉丝年增72%,达15.86万人。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成功升级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24年长沙市音视频产业链规上企业达519家,实现营收1285亿元,同比增长7.2%。
在文旅事业方面,“十四五”期间,长沙绘就一幅传承与创新交融、惠民与发展并进的生动图景:
2024年底,全市共有博物馆总量达52家,相较于“十三五”末净增16家,增幅高达44%;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等文化新地标巍然屹立,全市公共文化场馆每年吸引超2000万市民游客;“送戏下乡”超5000场、公益放映超3万场,把艺术的种子撒向基层沃土;长沙湘剧时隔29年再度问鼎中国戏剧梅花奖,荣耀归来;成功举办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国旅游日长沙分会场活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长沙香山旅游峰会等高规格活动,节会盛事熠熠生辉,以一道道文化盛宴激活消费新热点,更向世界展示了文旅新高地的独特魅力。
站在“十四五”的关键节点,政策东风浩荡,盛会余温升腾。长沙正以不变的闯劲与韧劲,于文旅融合的大潮中奋楫争先。展望“十五五”征程,长沙将继续高擎融合大旗,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强化文旅核心引擎作用,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增强产业韧劲、提升城市魅力,在新时代征程中继续谱写绚烂的文旅华章,让世界见证中国文旅的长沙担当!
(本版图片均由长沙市文旅广电局提供)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