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长”聚首!浏阳经开区构建生物医药“产学研医资”生态圈

2025-09-24 09:14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璐

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任何单一环节都难以支撑其全程发展。高校的科研成果如何变为产品?企业的技术瓶颈如何借助顶尖智慧突破?成长中的创新企业又如何获得持续的“金融活水”?浏阳经开区以一场高规格的供需对接活动,给出答案。

9月23日,浏阳经开区举办生物医药"产学研医资"创新转化供需对接活动,通过颁发聘书明确“链长牵总、院长支撑、行长帮扶、盟长搭台、基金长赋能”的“五长”协作模式,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全国生物医药创新转化高地。

生态协同,破解创新转化难题

活动中,湖南大健康研究院(筹)执行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动物多肽药物创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中华,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沙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朱志宏,长沙银行浏阳支行行长黄金,倚锋资本投资总监、非执行董事范融奎登台,接受浏阳经开区颁发的“五长”聘书。

此次“五长”登台,正是园区系统性思维的关键落子:让最懂技术的人、最懂市场的人、最懂资本的人坐在一起,共同解题。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针对产业链的‘卡脖子’痛点,集聚优势团队,力争用3到5年时间,在2到3个细分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湖南大健康研究院(筹)执行院长刘中华表示。该研究院由湖南师范大学与浏阳经开区共建,将重点打造天然产物、智能康复等四大科研高地及成果转化中心,为园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原始创新力。

企业作为创新转化的主体,在产学研协同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们与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建立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验题’的创新模式。”九典宏阳制药国际拓展部总监曾玲介绍,通过组建近500人的研发团队,共建高端实验室,公司产品已成功进入拜耳、阿斯利康等全球顶级制药企业供应链,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出海跨越。

产业发展,资金是重要保障。黄金表示,长沙银行浏阳支行行长黄金承诺,将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的差异化融资需求,迭代金融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专业资本的注入,更让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活力倍增。倚锋资本是国内最早一批生物专业的投资机构,作为总规模8.03亿元的湖南省金芙蓉大健康子基金管理人,该基金已在园区投资布局了包括科创板上市公司普门科技、填补湖南双抗领域空白的启愈生物等一批明星项目。“我们将持续践行投资理念,为浏阳带来更多资金和资源赋能。”范融奎说。

链上发力:金阳科创城加速崛起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主阵地,浏阳经开区始终将生物医药产业摆在突出位置,聚力打造全市“2+2+N”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支柱。

经过20余年发展,园区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 339家,培育4家A股上市企业,产值过亿企业16家,建成普瑞玛药物研究中心、湖南新药发现服务平台等6大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起从原料药、制剂、医疗器械到终端销售的完整成熟生产链。今年1至8月,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展现出强劲发展韧性与活力。

当前,园区正按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金阳科创城建设,已与高校签约共建大健康研究院,设立30亿元产业母基金,持续优化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产学研医资”协同创新筑牢根基。

本次供需对接活动,与金阳科创城创新生态形成深度协同,有效串联起高校科技成果输出、338家高新技术企业与22家国家级“小巨人”的市场转化、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以及金融机构的资本支持,在政府统筹下形成创新合力,构建起“科研成果—企业转化—医疗应用—资本支持”完整闭环。

这种协同模式与金阳科创城“一核两擎三园多点全域” 空间布局及“两擎驱动”建设构想高度契合,将进一步激活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效能,推动创新资源高效流动。

接下来,浏阳经开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产学研医资”协同机制,加速创新要素集聚,推动金阳科创城向“全国生物医药创新转化高地” 目标迈进,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