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丰”景正好 稻花香里话振兴

2025-09-23 15:44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3日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周佩琳 易金英 罗嘉毅)金秋九月,稻浪千重。9月23日,位于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的隆平稻作公园迎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以“庆丰收 兴科普”为主题,一场融合农业科技、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盛会在此拉开帷幕。

晨光熹微,隆平稻作公园早已人头攒动。湖南省科协行业专家、科技小院师生代表、学校师生及农业企业代表等约500人齐聚于此。公园核心区1500亩稻田里,410个优良水稻品种在秋风中摇曳,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我宣布,路口镇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活动正式启动!”随着宣布声落,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这场活动,不仅展现了路口镇的农业成果,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的创新示范

作为国家种质资源创新平台和南方水稻品种展示基地,隆平稻作公园今年汇聚了来自13个省市81家单位的优质品种。在“听博士讲水稻”活动现场,长沙水稻科技小院的博士团队正向参观者生动讲解水稻育种知识。

“大家看,这种‘巨型稻’株高可达2米以上,抗倒伏性强。”讲解员指着一片试验田介绍。来自颐华中学的学生们围在田埂上,仔细观察着水稻品种的形态特征。

公园内,智能灌溉系统与无人机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田成方、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格局。路口镇通过持续推动农田提质改造,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体验与科普,农耕文化的生动传承

“加油,加油!”在“赛丰收”比赛现场,五人一组的参赛队伍正进行着激烈的收割比赛。选手们需在指定区域完成收割、脱粒、称重等环节。比赛采用计时方式,既考验个人技能,更考验团队协作。

“稻田里的观察课”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环节。在田间技术员指导下,孩子们分组体验“镰割水稻→机打稻谷→稻谷出仓”全过程。一双双小手小心翼翼地握着稻穗,脸上写满了新奇与兴奋。“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割稻子,比想象中要难多了,但特别有意义!”参加比赛的学生脚踩着踏板擦着汗珠说道。

“缝制我家的米袋”活动区域,孩子们穿针引线。指尖流转间,一个个充满丰收元素的手工米袋逐渐成形。欢乐打糍粑区域飘来阵阵米香。石槽旁,木槌起落间,雪白糯米渐渐揉成绵密的团。“这是我吃过最香的糍粑!”来自颐华中学的学生赞不绝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懂得珍惜粮食。”带着学生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师表示。

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的路口路径

从“稻鸭共养”生态模式到千亩彩色油菜花田,从“巨型稻”试验田到“一带一路”非洲水稻推广基地,隆平稻作公园已成为三产融合的示范窗口。

丰收节期间,优质大米展销、农产品品鉴、种业观摩会等活动接连开展,推动本地农产品品牌化、市场化。同时,依托“科技小院”博士团队开展科普宣讲,打造“听博士讲水稻”“稻田观察课”等互动项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口镇以稻作公园为引擎,联动周边水稻种植区,构建起“科研+种植+加工+旅游”的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依旧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金色夕阳洒在稻田上,为这片希望的土地披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辉。从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到如今智慧农业的现实画卷,路口镇以丰收节为窗口,正展现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实践。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