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背着双肩包就可以来湖南创业!”湖南求贤若渴、热情邀约。青春之城长沙,如何与青青力量双向奔赴、同频共振?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工商业联合会、共青团长沙市委特别支持,2025年7月,湖南日报社长沙分社重磅推出《创长沙》大型融媒体报道,聚焦青春力量扎根长沙、建设长沙的生动实践,呈现这座城市向善向美、茁壮成长的壮阔气象。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万丽君 曾楚禹
“走!进村!”一句带着浓浓宁乡口音的招呼,是“宁乡建伢子”罗建华最常用的开场白。
也正如这句开场白,这位拥有近40万粉丝的“乡村代言人”,不是在乡村,就是在去乡村的路上。
点开他的短视频主页,一幅鲜活生动的乡村图景徐徐展开:老人巧手腌制坛子菜,灶台腊肉滋滋飘香,辣椒地里乡亲俯身忙碌……没有华丽剪辑,不加刻意修饰,却让众多网友感慨:“这就是我们记忆中的家乡!”
少有人知的是,这个如今年销售额突破百万的“助农达人”,曾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童年家境贫寒,父亲嗜赌,母亲多病,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15岁辍学打工,修路、洗车、开餐馆,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2019年,母亲确诊癌症,自己经营的餐馆亏损120万元,沉重的债务几乎将他压垮。
转机发生在2020年。一条自制啤酒鸭的短视频意外获得252万次播放,一夜之间涨粉3.5万。“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光。”罗建华回忆道。他毅然关掉所有门店,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全心投入短视频创作。没有专业团队,他就自己琢磨运镜剪辑;不懂流量密码,他就用最真实的乡音乡情打动人心。
2024年夏季,宁乡市黄材镇沩滨村的黄桃面临滞销困境。果农望着16亩成熟的果实彻夜难眠——再卖不出去,一年的辛苦就要烂在地里。罗建华得知后,立即带着团队驻扎果园,用镜头记录下果农凌晨采摘、精心分装的全过程。
“老铁们看,这桃子还带着山里的露水呢!”短短几天,滞销黄桃全部卖光。果农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拉着罗建华的手久久不放。
四年来,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辣椒、萝卜、霉豆腐、红薯粉……上千条短视频,帮助销售农产品价值超800万元,受益农户覆盖宁乡多个乡镇。
除了是“家乡好物推荐官”,罗建华还是100多个孩子的“建叔叔”。他积极推动“积善之家”公益计划落地落实,联合各地爱心人士资助了百余名困难学生。
如今,罗建华依然奔波在宁乡的乡间小路上。他的镜头里,不仅有优质农产品,还有留守儿童的笑脸、农户期盼的眼神、乡村振兴路上的点滴变化。
从个人创业到带动一方,从公益助农到热心助学,罗建华用一部手机、一颗真心,搭建起城乡之间的数字桥梁,让更多人看见乡村的价值,感受土地的温度。他说:“我要继续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回到乡村、建设乡村。”
责编:万丽君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