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李依露
9月21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分别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发布2025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长沙县稳居2025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第五名,持续巩固中西部首强地位。
在同步发布的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市化质量等系列榜单中,长沙县同样表现亮眼,分别位居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3、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4、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4、全国新型城市化质量百强县市第4。
近年来,长沙县始终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图为星沙全景。章帝 摄
大县挑大梁,强县强担当。近年来,长沙县始终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向着“三个高地”先行区目标,创新实干、勇立潮头、踔厉奋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绘就波澜壮阔的星沙篇章。
经济引擎轰鸣 产业脊梁昂首立
在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长沙县经济发展展现出强劲韧性。2024年,长沙县多项指数持续领跑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首次半年度突破千亿大关,全年同比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1%;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3家,镇街规工产值破2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达5.5%。2025年上半年,长沙县GDP增速达6.0%,经济运行稳中提质,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作为地方经济的“晴雨表”和“压舱石”,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发力。202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2.2亿元,增速4.4%。今年1—8月,累计完成投资589.8亿元。
项目建设擎起产业高质量发展脊梁。今年上半年,“一县三区”新招引项目201个,总投资额763.7亿元,超额完成“双过半”目标;1—8月,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67%,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77.3%,县区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78.5%;2025年县区新建项目179个,开工率为100%。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长沙县始终把产业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基。
铁建重工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在长沙县下线。长沙县市场监管局供图
在王牌产业上不断加码。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高端制造产品不断涌现,2024年,县区工程机械产业逆势突围,凭借海外市场的强劲支撑,实现累计出口额高达99.93亿元,同比增长47.7%。
应对汽车产业百年变局,县区果断换赛道,紧跟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传统车企转型,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全力以赴推进以大众新能源、广汽埃安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建设,以索恩格电动系统、博世汽车部件热管理系统和集成式电驱动系统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核心项目建设。
当前,县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实现“链升链”,新能源化进程加速,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9.3%,占比达55%。
长沙县积极布局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低空经济活力澎湃。长沙自贸临空区供图
在新兴产业方面也正加快布局:宣布率先建设国内首个全量感知多源融合低空智联网、发力建设民用无人机产业第一城、成立全省首个县级层面的低空经济科……低空经济产业不断蓄能聚势,助力长沙县新的一个千亿级产业“振翅高飞”。
此外,做大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智能建造产业、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
如今的长沙县,一大批新兴产业正如春笋般快速拔节生长,一张壮阔的未来产业版图已然展开。
创新浪潮奔涌 智慧星沙扬帆行
创新科技已然成为驱动长沙县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
2024年9月,铁建重工超大直径盾构机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月,钠能时代总部暨产业化基地项目落户长沙经开区。
2024年11月,中南大学、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三一集团联合打造的“中南·三一科技城全球AI数实融合产业科创基地”正式发布并签约。
2025年5月,世界500强斯泰兰蒂斯集团在长沙经开区启动研发中心。
2025年9月,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正式启用……
9月15日,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启用仪式在长沙举行。
硬核的科技成果,跃升的经济数据,是长沙县在迈向以创新引领发展征程上一道道坚实的步伐。
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融入长沙县高质量发展的血脉之中,成为驱动这座中西部强县破浪前行的核心引擎。
创新平台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截至目前,松雅湖未来科技城东片区建设如火如荼,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已达17个,其中已落地1个,已签约8个,未来这里必将成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策源地。
松雅湖生态新城科创产业集群巍然成势,将成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策源地。松雅湖生态新城发展中心供图
而放眼全县,创新基座愈发坚实——累计布局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406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237家、市级157家,形成支撑产业升级的“强矩阵”。
创新投入与产出强度持续领跑。2024年,全社会研发费用投入强度提升至3.08%,凸显了对科技创新“真金白银”的投入决心。
创新的“星火”迅速燎原。不断健全科技企业培育库,联合第三方机构,摸排筛选创新性、成长性企业纳入重点培育名单。
更令人振奋的是,创新成果转化效能显著提升。知识价值持续转化为市场价值。创新主体队伍不断壮大,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增至134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516家,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
近年来,长沙县密集出台《长沙县“科技创新提升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长沙县科技创新赋能攻坚实施方案》《长沙县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十大行动方案》等政策,实施“4710”创新跃升行动,优化“358”产业体系布局。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与亮眼成绩,最终凝聚为实力的认可:2025年,长沙县蝉联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4位。这标志着“智慧星沙”的创新巨轮正扬帆破浪,在全域创新的奔涌春潮中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绿色画卷铺展 生态新城焕颜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沙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交出了一份璀璨夺目的“绿色答卷”,让长沙县的生态底色愈发清新动人。
截至6月30日,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水环境质量持续领跑,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与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连续保持100%,切实保障了全县人民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福祉。
长沙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县域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杨源 摄
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一场全域动员、精准发力的攻坚行动。
在“蓝天保卫战”中,通过召开秸秆禁烧宣传推进会、开展“四不两直”巡查督导,实现宣传覆盖率100%,全面压实镇街属地责任。创新建立国、省控站点“一站一领导”联系制度,强化站点周边道路保湿保洁与餐饮油烟精细化管控。
“碧水保卫战”同样硕果累累。通过优化整合县控监测断面至52个,完成浏阳河、捞刀河流域241个入河排污口的监测、溯源与整治,显著提升源头治理与监管效能,确保河清岸绿、碧水长流。
面对畜禽养殖污染和固体废物非法倾倒的难题,全县统筹调度开展地毯式排查。全力督促整改上报问题,筑牢土壤环境安全防线。
一幅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的生态新城画卷,正在长沙县徐徐展开,焕发出勃勃生机与迷人风采。
营商梧桐繁茂 发展硕果盈满枝
“投资潜力”榜单的卓越位次,是长沙县营商环境“强磁场”效应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长沙县持续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落实实名登记,创新推行“一次申请、全程办结”迁移模式,极大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规范招标与采购领域,长沙县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及相关服务项目招投标已全面落地“机器管招投标”要求。通过部署试点并推广全省统一范本和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智能化和透明化。
长沙县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长沙县政务服务中心供图
在政务服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果丰硕,省级上线重点事项年办件量已突破10万件大关。创新推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件事”、不动产补证+公积金抵押变更“一件事”等集成服务,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将便利直达市场主体心头。
在便利获得经营场所方面,全面推行新建商品房预告登记业务无纸化,实现了预告登记业务从申请到发证的全数字化办理,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开办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栽好梧桐树,自有金凤来。长沙县通过这一系列扎实举措,让营商“软环境”铸就发展“硬实力”,吸引四海客商近悦远来,汇聚成万商云集、共绘宏图的繁荣盛景。
从经济高原的巍峨耸立,到创新浪潮的奔涌激荡;从绿韵流淌的生态画卷,到万商云集的活力热土,长沙县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绿色为纸,奋力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蝉联全国第五、雄踞中西部之巅的荣耀,既是对过往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崇高礼赞,更是向着星辰大海、更高峰峦进发的嘹亮号角。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