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文 欧阳林
9月17日,走进长沙市天心区桂花坪街道兴汝金城小区,几位老人正围坐在广场石桌旁,缓缓落子,笑声与棋声交织成一幅安然的生活画卷。一只金毛犬懒洋洋地伏在地面上,时而抖抖耳朵,时而眯眼打盹。
秋日的阳光倾洒而下,带着几分温润与柔和,把整个小区都镀上一层金色。抬眼望去,焕然一新的外立面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熠熠生辉,与眼前的闲适景象交相辉映。
然而几年前,小区却是另一番模样,居民坦言“只敢走地下室、不敢在小区里抬头”。“以前像住在鸟笼子里,天天提心吊胆。”业主刘女士回忆过往,仍心有余悸。
近日,记者进行深入采访,探寻长沙破解物业难题的“新解法”。
兴汝金城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
从“鸟笼子”到“示范区”
兴汝金城小区位于天心区时代阳光大道与园艺路交会处东南角,2012年开始陆续交房入住。2014年起,便连续不断有外墙砖掉落的情况。2019年至2020年期间,小区一期的10个楼栋均出现安全隐患,外墙瓷砖频频脱落,险些砸到路人,居民不得不仰赖防坠网出行。兴汝金城一度成了全区投诉最多的“问题小区”。
针对小区这一重大安全隐患,长沙市纪检监察部门派驻纪检监察组现场督导,长沙市住建局抢抓落实,天心区桂花坪街道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切入点,借助全省实施“三湘安居”专项行动的东风,聚焦整治物业维修资金使用监管难、物业履约服务不到位、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等问题,系统开展整治。
兴汝金城小区外立面改造一新
桂花坪街道党工委书记挂帅,将外墙改造列为“一街一实事”重点民生工程。天心区住建局委托第三方检测,明确问题源于施工质量。为了打消群众顾虑,街道发动党员、志愿者逐户走访,广泛征求意见。
资金问题一度是最大的拦路虎。经过多方协调,通过小区提质改造资金奖补、物业维修基金启动、开发商诉讼追偿三路并进,为小区改造注入“强心剂”。
改造过程中,桂花坪街道新园社区党委牵头成立“红色联盟”,把业委会、物业公司、楼栋长、志愿者都纳入其中,形成协商议事机制。居民志愿者组成安全巡查队,天天在工地巡逻,确保高空作业万无一失。
为择优选择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施工单位,街道、社区牵头,业委会组织业主代表通过广泛讨论,确定采取邀标的方式产生项目施工单位,并向全体业主公开邀标单位基本信息,做到公开透明。
如今,兴汝金城外墙焕然一新,物业费收缴率从不足50%提升到88%,居民投诉从年均200余条骤减到个位数。
桂花坪街道负责人表示,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推动民生实事办理,才能赢得群众的满意和信任;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才能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只有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多方共治路径,才能不断突破基层治理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现在,兴汝金城从‘问题小区’一跃成了‘示范小区’。我们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在攀升。”一位业主代表动情地说。
“烦心事”变“暖心事”
兴汝金城小区的困境并不是孤例。放眼长沙,全市共有2526个物业小区、1.5万余栋高层建筑,其中约有四分之一面临同样的“老大难”问题:外墙防水层破损导致雨水渗漏、外立面装饰松动随时可能坠落、消防设施老化带来风险……这些隐患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成为居民的“烦心事”。
长沙市各级纪检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把物业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纳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的重点,同时融入“三湘安居”工程专项行动,并明确“资金监管”是切入点,要求把好物业维修资金和小区公共收益这两大关口,做到“阳光便捷、标本兼治”。
作为主管部门,长沙市住建局在提升物业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方面,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源头治理,制定了“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依法治理、依规办理、查整分离”20字方针,多措并举,协同推进——
抓党建引领。长沙市委组织部、市委社工部、市住建局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社区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党建要全覆盖、小区党员要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将党组织力量凝聚起来,协同发力,依靠党员发挥好模范、引领、带头作用。
兴汝金城小区外立面改造一新
抓科技赋能。目前,市住建局正引导建设业主单位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设计、生产、施工、运维一体化,从设计源头把小区燃气、消防、结构、设备安全等重点部位进行数智化闭环设计,然后运用到建设工程中来,实现闭环建设,最后移交运维管理。
抓依法治理。提高小区物业管理与服务水平,源头就是要把小区业主委员会这个“龙头”组建好。选出一个好的业主委员会,必须坚持依法治理,即以《湖南省物业管理条例》为根本遵循,围绕业主委员会组建,主动抓好宣传引导、监管督导和具体指导。
抓依规办理。要监管好大家普遍关心的物业维修资金,就应整章建制,依规办理、规范管理:首先是规范项目管理,其次是规范造价管理,再次是规范合同管理。
抓查整分离。在“查”的环节,市纪委派驻纪检组通过随机抽查、重点核查、民意反馈分析等方式,及时发现物业管理中的违规问题与风险隐患;在“整”的环节,市住建部门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制定“一问题一方案”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与整改标准,同时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闭环管理,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在一系列“组合拳”之下,一批典型案件被严肃查处:业委会主任侵占公共收益、物业企业虚报维修资金、施工单位虚报项目费用……这些“顽疾”被逐一拔除。
曾经让人揪心的“烦心事”,正在逐渐变成居民安心舒心的“暖心事”。
“老难题”遇“新解法”
近年来,随着不少小区房屋使用年限的增长,物业维修资金申请难、公共收益管理不透明、居民诉求响应慢等问题日益突出,长沙市住建局坚持“以案促改、以案建制”,主动探索制度创新与数字化改革,推动物业管理全面提质升级。
在维修资金管理方面,长沙市住建局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流程再造,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审批壁垒。如今,业主不再需要频繁奔波提交纸质材料,而是可以通过手机端轻松完成申请、审核和拨付的全过程,办理进度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掌上办”。
兴汝金城小区外立面改造一新
与此同时,过去繁琐的分批拨款模式被简化为竣工后一并拨付,资金到账更快,维修项目推进效率显著提高。而在遇到电梯故障、外墙脱落等涉及安全的突发情况时,专门开辟的应急通道能够让资金第一时间拨付,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公共收益管理也迎来了“明白账”时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共收益归全体业主所有,收益范围被清晰界定,包括停车费、广告投放和公共场地租金等,而使用方向则锁定在小区设施维护、环境提升或补充维修资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使用计划必须经过业委会审议,并在小区公示,接受全体业主监督,从源头上杜绝了挪用和不透明的情况。
在推进制度建设的同时,长沙还把数字化改革推向前沿。今年7月中旬,智慧物业服务平台“物管通”正式上线试运行。
这一平台以科技赋能为核心,建立了覆盖政策法规、法律咨询和服务场景的智能问答体系,让居民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权威解答。平台还打通了政府、物业与居民的信息交互渠道,政策通知和行业动态能够精准抵达业主。同时,统一的信息公示标准确保公共收益等关键数据的透明公开,为行业营造多方互信的健康生态。
今日之长沙,不再只是解决眼前的烦恼,更在为未来积蓄力量: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温度与厚度,正从小区楼宇间流淌开来,汇聚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责编:王文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