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8日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孙烨 廖琴)智能大棚内,花卉生长期可实现精准调控;组培接种室内,自主培养的花卉种苗实现成倍扩繁……这些火热场景,正是长沙县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作为湖南省花木产业核心区,近年来,长沙县以“林长制”统筹资源,编制实施《长沙县花卉苗木产业规划(2024—2030年)》,以安沙、黄兴、江背、春华等镇为核心,深耕市政花卉、特色盆栽、家居摆花等细分领域,形成“一镇一品”的差异化发展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县花卉苗木种植规模达14万亩,年产值突破20.5亿元,带动就业近10万人。
一块屏:从“田园”直达“家园”,电商打通新销路
走进湖南艺丁园艺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内,直播区域的主播们在屏幕前详细介绍着精心培育的“幸福树”盆栽,直播间点赞、评论不断,新观众陆续涌入,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在打包区域,捆扎、套袋、装箱、贴标、封盒、装车……工人们正迅速地将一盆盆“幸福树”进行细致打包,确保消费者收到满意的盆栽。
“我们公司目前已在抖音等电商平台开设了11家店铺,单月销售额最高的时候突破过500万元,累计销量超100万单,还荣获了抖音‘金牌店铺’称号呢。”湖南艺丁园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市场波动的挑战,长沙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鼓励企业借助抖音、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短视频+直播”销售,同时建设安沙花卉产业示范园,让园内企业共享冷链物流、电商直播等基础设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20%以上。如今,借助线上电商和现代物流体系,长沙县的精品花木正跨越地域限制,实现从基地“田园”直达消费者“家园”。
一扇窗:从“风景”转向“盆景”,探索市场新空间
过去,长沙县的花木企业重点聚焦“窗外的风景”打造,专注于培育罗汉松、桂花、香樟等绿化苗木及桩景树种。随着家庭园艺逐渐走热,花木产业重心逐渐从“窗外”转为“窗内”,向家庭盆栽、高端花卉、庭院植物延伸。
敏锐察觉市场变动后,长沙杰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目光聚焦到了室内花卉中备受欢迎的蝴蝶兰种苗研发迭代和培育上。通过建设智能温室,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生长因素,实现蝴蝶兰种苗全年供应,亩均产值达到传统种植的三倍,2024年销售蝴蝶兰种苗860万株,年产值达1800万元。
长沙新林园艺有限公司也不断突破传统种植模式局限,大力发展时令盆花和中高档草本类盆花,并陆续引进宿根植物、花灌木等花园花境植物,年产量约400万盆,年产值达500万—800万元。
一条链:从“颜值”催生“产值”,产业融出新动能
桑蓓斯凤仙花、一串红、美女樱……在湖南柏康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万平方米的高端生产大棚内,琳琅满目的花卉令人目不暇接。
“以前我们只种花苗的时候每年都有几个月的空当期,后面我们就利用这段时间在大棚里发展辣椒、萝卜等蔬菜集约化育苗,实现蔬菜苗和花卉苗的无缝对接,这样我们一年四季都能有收成。”湖南柏康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
以“科技+融合”为双轮,湖南柏康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构建了“种植—研发—销售—服务”的产业闭环,除发展“冬种蔬菜、夏育花苗”的轮作模式外,还自主研发了微生物肥并实现量产,以多元经营激活全产业链。
位于长沙县春华镇的长沙军上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玫瑰园为依托推出了玫瑰纯露等农副产品销售、花海观光旅游、玫瑰产品生产线观摩研学等多业态运营模式,形成以玫瑰为产品的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近年来,为支持花木产业转型升级,长沙县积极争取1000万元花木产业专项基金,对智能温室、种苗研发给予最高30%补贴;同时组织开展10余次花木技术培训,累计培育3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全县花木企业已与10余家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共计建成13个科研基地,推动“藏粮于技”与花木产业深度融合。
未来,长沙县将积极引导花木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重点发展“花卉+食品”“花卉+旅游”“花卉+康养”等新业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迈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花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星沙方案”。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