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9月18日14版
从顶层的强力调度,到全域的政策协同,从硬核的政策支持,到温暖的城市关怀,长沙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
创业“新星”耀星城
谢 璐 梁 露 王雨果
“00后”男孩查子涵一个月内就从“清澈”大学生转身成为科技公司执行董事,并签下20万元业务订单;中南大学在读本科生计昊天与几名小伙伴“学业、创业两不误”,推动公司在湖南省股权交易所大学生创新创业专板挂牌……
初秋的长沙,天气已逐渐凉爽,但在各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势头仍然“热辣滚烫”。
自去年9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互联网岳麓峰会上发出邀约,欢迎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来湖南创新创业以来,一场关于青年创新创业的“双肩包行动”在三湘大地激荡起浪潮。
作为“挑大梁”的省会长沙,第一时间吹响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冲锋号”。2025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把长沙打造成全球人才近悦远来的逐梦之城、圆梦之地。
按照既定蓝图,从顶层的强力调度,到全域的政策协同,从硬核的政策支持,到温暖的城市关怀,这座城市为在长来长创业的大学生组建起“城市级后援团”。
在长沙,创业不再是“仰望星空”,每一个有理想、有激情、有冲劲的有志青年,都能振翅高飞,成为天空中那颗最亮的星。
“融合创新 共筑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暨‘麓山·禾田议事’沙龙”活动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代表在展示研发的新产品。
硬核政策“撑腰”,创业底气“足起来”
“有人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10%,但是长沙给了我另外90%的勇气!”作为望城经开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入局者”,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生、长沙应则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爽最近成功拿下2000万元订单。他坦言,“3年租金全免+20万元创业补贴+技术导师全程陪跑+全方位创业服务”,创业政策的强力托举是他如此幸运的“秘诀”。
初创企业既需要“从0到1”的耐心资本,也需要“从1到N”的体系赋能。长沙的“青和力”,体现在将青年需求转化为制度设计——
2月,发布《长沙市落实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责任清单》,将湖南省“七个一”行动细化为51项具体举措;
5月,发布 “双肩包”行动计划,从一站式接待服务、低成本场地支持、低门槛融资保障、全周期创业奖补等10个方面全力支持青年人才“背上双肩包”来长沙创业……
纵观今年长沙出台的一系列创业支持政策,涵盖资本雨林、孵化空间、服务体系等方方面面,秉承“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宗旨,瞄准创业“第一公里”中的“痛点”“难点”一一击破。
“第一站”难找?全市4家国家级、23家省级等125家创业孵化基地,提供超20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以及“工位三年免租、水电物业全免”等优惠补贴,并配套人力资源、财税法务、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企业注册等“保姆式”服务,为初创企业保驾护航。
“第一桶金”难搞?市本级、湘江新区各出资1亿元,与省共同设立5亿元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截至9月12日,长沙完成投决项目135个,投资金额7670万元,项目投决周期从85天缩短至40天。而其风险共担、合规免责等机制,让大学生创业者“成则乘风破浪,败亦能东山再起”。
“第一帮手”缺席?长沙探索建立“高校+园区+企业”三方联动大学生创业导师库,遴选200位企业家、技术专家、创投大咖组成“创业导师天团”,通过“一对一”陪伴式成长服务,让青年人才在创业路上不做“孤勇者”。
从“真金白银”的硬核支撑,到“真心诚意”的贴心帮扶,一揽子“含金又含情”的扶持政策,构建起长沙“基地+基金+指导+服务”的孵化体系,以开放之姿向全球青年发出邀约。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奔向这片让梦想触手可及的“星辰大海”。
数据显示,2024年10月至2025年8月,全市新增大学生创办经营主体7228户,月均新增657.1户,是支持大学生创业行动实施前的2倍。目前全市在孵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近5000家,吸纳就业人员超2万人。
长沙市“贷你创业”助力行动上,通过政银企三方联动,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丰盈生态“滋养”,新锐苗木“立起来”
今年毕业季,从江西来长沙的硕士毕业生刘达,刚出火车南站便看到了大学生创业接待服务站,在此他喝了一杯暖暖的咖啡,领取了“星城初体验攻略”和“创业就业指引图”,“长沙创业有什么政策支持”“需要创业场地怎么办”等疑问也得到了清晰解答。
与此同时,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姑娘姚嘉璐,在马栏山青年人才驿站开启了与长沙的缘分。这里不仅提供免费住宿,家具家电、高速WIFI、中央空调一应俱全,入住还能领取“星荷礼包”,享受免费品尝特色茶饮、乘坐湘江观光巴士和长沙地铁、观看浏阳市天空剧院周末焰火秀等福利。“求职面试的短短几天,对长沙的留才诚意已经有了深刻感受。”她感慨。
的确,长沙对青年人才的关爱,从他们踏足这片土地的第一刻就已开始。在这座城市,从“你好”到“安家”,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所有的创业琐事都能找到答案。
在这里,落地不慌张。火车南站、黄花机场“大学生创业服务接待站”整合全市创业资源,帮初来长沙者迅速规划创业路线。20家青年人才驿站提供最长14天免费住宿,以及就业创业指导,累计为2.8万人次青年完成了从“一张床”到“一间公司”的过渡。
在这里,办事不求人。“长沙人才政策22条”“升级版45条”“研发人才政策十条”等人才政策,将最高礼遇给予人才。优化注册登记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创业“一网一窗一热线”建设的稳步推进,让不少大学生足不出校门,“零跑腿、零见面”就完成了公司注册。
在这里,梦想有支撑。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构建“育苗-壮苗-成林”全周期创业教育生态,让大学生创业者带着创业计划书走出课堂,上半年创业培训补贴5841人次;定期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创业导师校园行”“创业名师大讲堂”等活动,推动一批优秀创业项目成长落地。
在这里,展示有舞台。承办国家级RoboMaster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等,举办“中国创翼”“创青春”长沙选拔赛等,服务好省级重点品牌赛事“‘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等,助力一大批“千里马”在聚光灯下完成骐骥一跃。
在这里,生活有温度。亲民的房价、领先全国的教育和医疗让这座城市可“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工作之余,邀三五好友,品品茶颜悦色的茶,撸撸扬帆夜市的串,参加马栏山的音乐节,观赏天空剧场的烟花,“松弛诗”和“奋进曲”也能奏出动人交响。
“雨林型”生态滋养出一大批“新苗”。近5年,长沙增加近百万人口,其中70%以上为年轻人;过去3年,超过11万名大学生落户长沙。2024年,长沙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跃居中部第一。
全市联动“聚力”,一池春水“活起来”
2月,长沙市委组织召开专题调度会,高位谋划与统筹部署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4月,市政府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明确各部门分工表、时间线、路线图;
6月,市人大组织在长相关全国、省人大代表进行专题调研;
7月,市政协开展专题议政性协商,各在长高校均成立创业学院,市律师协会、市知识产权相关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对接活动,汇聚形成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强大合力……
在长沙,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曲从上至下、全市参与的“大合唱”。
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躬身力行,多次专题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强调要为大学生“背着双肩包”来长创业创造更优条件,让青年梦想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让每一颗“金种子”充分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市委、市政府成立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七个一”专项工作牵头单位成立7个专项工作组,各区县(市)、园区相应建立协调机制,构建起“1+7+N”联动推进体系,按照“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简报、每月一铺排”节奏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广泛的协同联动在全市的创业舞台“上演”:湘江新区安排1亿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柳枝行动”“红枫计划”,重点培新育小;望城区发布“创新创业在望城”三年行动计划,推出“望城创享30条”政策大礼包,构建起“高校-企业-政府-乡村-金融”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圈;雨花区实施助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十大行动,用“政策礼包 + 资源对接”组合拳为青年追梦之路保驾护航;天心区发布《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以“零负担启航”“梦想加油站”“青春理想家”三大服务体系,构建大学生创业良好生态……
整座城市的“兜底”,激活了长沙创新创业的“一池春水”。而那些被托举起来的“金种子”,正逐渐迸发出改变产业格局的磅礴力量——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毕业生莫博程创办湖南橘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环保诱蝇球累计帮助我国农民减少虫害经济损失超20亿元;
湖南城市学院应届毕业生周理带领一群小伙伴在长沙成立湖南科芯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中伟团队的核心技术,实现楔形劈刀的进口替代,让芯片、电池、LED等电子封装不再“卡脖子”;
在国防科技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博学位的“95后”江苏小伙顾善植,创办的湖南汇视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3年间成长为省内智算产业最具潜力与实力的企业之一,今年有望在视觉领域发布湖南版DeepSeek……
颗颗“新星”闪耀,点点“星光”交融,汇聚成一片奔涌向前的璀璨星河,正照亮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