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友:善火燃三秩 暖流润湘土

2025-09-15 21:56
字体:【

照片拍摄于2013年4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赵志高 通讯员 刘顿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是流淌在长沙民警张良友血液中的因子。那是在1989年,他即将参加工作的暑假。在城步至邵阳市区的长途公共汽车上,张良友眼见一伙人正在对一名老教师行窃,“一股血气陡然而升”,一声震喝,逼退两人,擒获一人!擒获的正是当地有名的扒窃团伙头目“金弹子”,逼退的是其“马仔”,为老教师当场挽回“千元巨款”损失。

岁月流转,当年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如今已是鬓角微霜、即将退休的老民警。他心底的爱心种子,也从萌芽、拔节到长成参天大树,30多年来,无论身份如何变化,这份助人初心始终未变,默默守护着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接棒华人,启步湘地公益

“是心中有爱,是助人为乐,让我们在此刻相遇且将一路同行的。”2013年4月 23日,长沙市公安局侯家塘派出所里,一位老者将义工证书亲手递到张良友手中。时隔多年,张良友回想起来仍心潮澎湃:“那一刻,真觉得证书滚烫,前方有光。”

这位递证的老者,正是澳大利亚著名华人企业家、纸业大王魏基成 —— 祖籍广东揭阳的他,前一天刚参加完张良友牵头的活动。4月22日,张良友在神禹大酒店办了场全省性大型捐赠活动,各地公益慈善组织纷纷参与,魏基成看在眼里格外动容,执意要到 “这个有爱的警察办公室看一看”,便有了次日送证的温暖一幕。

“说起来,魏老先生算是我公益路上的引路人,是他先给了我投身慈善的平台。” 张良友总这样感慨。2013年初,他从媒体朋友口中听闻魏基成的善举:自 2009年起,这位华人企业家就和妻子并肩深耕慈善,以 “ABC Tissue” 为依托,打造了 “天籁列车”“光明列车”“慈善列车” 等公益项目,专门帮扶听障人士、白内障患者与贫困群体。

听闻这些事后,张良友没有止于感动。他先深入调研,在长沙、邵东多地试点摸清公益落地细节,随后毅然投身其中 —— 主动对接魏基成团队、协调各方资源、全力筹备推进,最终促成了4月22日那场热闹又暖心的捐赠活动。当天,魏基成夫妇现场捐出4000台助听器,数百人到场参与,爱与温暖在会场里静静流淌。他们还当即决定在全国追加12万台、给湖南2万台。

依托这个由魏老先生搭建的公益平台,张良友“接过他递过来的火炬”。冬去春来13年,他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休息时间,以及主题党日、学雷锋志愿活动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跑遍三湘四水,主动联系受捐单位和个人,组织、策划和安排、落实公益慈善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000多小时,转赠、派发助听器4万台、御寒物资1万份,温暖群众5万人。

岗位践善,拓宽助人路子

从接过魏基成老先生的公益火炬开始,张良友就没停下助人为乐的脚步 —— 连日常工作里,都浸着这份“以微光点亮微光”“把小爱织成大爱” 的善心。“助人为乐不是一时的热血,得跟着工作走、贴着群众需要,才能越走越宽。” 他常跟身边人说。

张良友的助人为乐,绝非偶然,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职业素养,是那份从未改变的初心和使命。2022年5月,张良友受委派负责乡村振兴联系工作,第一时间就把“助人”的法子融进了“五大振兴”里。

教育的要义,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文化下乡时,他拉着数十位专家老师跑遍村镇,三年办了五场辅导活动,1200多个孩子打开眼界、种下梦想,成了直接受益者。有次给初中生小宇辅导学习,孩子攥着笔抬头说 “张叔叔,我以后也要帮别人”,这话让他记了好久:“这就是文化育人的意思,把善意种进心里。” 张良友也是从乡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自己淋过雨,才更想为别人撑把伞!文化下乡活动中,他注重引导扶贫扶智扶志,联点村学子尹俊等几位同学在参观长沙警营时就惊呼:“我长大了也要当警察”!

消费帮扶上,他盯着农副产品的 “最后一百米”,帮村集体、养殖户卖货,算下来给大伙增收了近200万元;基建上,他四处协调,争取到300万元道路建设资金,还为当地派出所筹了20万元改善办公条件;助学时,他从市公安局团委的 “每日一元捐” 里申请3万元,给两名贫困学子整饬“爱心小屋”,又连着几年帮村里高考学子对接湘窖酒业的助学项目,“能护着这些孩子往前走,比啥都值”。

做文明创建工作的两年多里,他也没丢开“助人”的逻辑 —— 不仅理清单位底数、做好调度,更盯着“选树典型”这件事。“好典型就像灯,能照得更多人想向善。”在他影响和推动下,长沙公安系统冒出了不少“好人”:刑侦支队等3个集体成了省级文明单位,张含评上“中国好人”“湖南好人”,刘杰、刘宇康等6人成了 “长沙好人”,身边的向善氛围越来越浓。

就连警营文化,他也做成了“助人寻乐、以文化人”的事。知道单位有不少书画爱好者没处交流,他牵头建了微信工作群,100 多人很快找到 “组织”。这几年,他连着办了五次文化下乡、长沙市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还举办人民警察节书画展——一次就征集到200多件作品,更推荐63人加入市、区美协书协。“大家有地方展才华,工作劲头也足,这也是另一种‘帮’。”

聚人传善,引着同道前行

“善心不能只装在自己心里,要撒出去,连成片。”张良友常说这话,而他的日子,也确实围着 “撒善意” 转。

在乡村振兴一线,他帮贫困学子整饬“爱心小屋”,给养殖户打通卖货的“最后一百米”,算下来帮大伙增收近200万元;做文明创建时,他挖出张含、刘杰、刘宇康这些“好人”典型,让警营里的向善风更浓;就连警营文化,他也搭起书画群,让100多人找到“组织”,还把文化活动送到乡下。他总爱用文字、照片记下每桩善举,发在朋友圈、传播正能量,常有同事、朋友留言“算我一个”“下次带上我”,慢慢就聚起了一群同行者。

这份善也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浸进了家里。他带孩子去博物馆做志愿,寒暑假跑公益现场,儿子张子阳后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全额奖学金读博,也常说 “爸教我的,比书本里的多”。有年他生日,没陪家人庆生,反倒拉着妻子、校长往岳阳洪灾村送棉衣,返程才发现那天也是校长生日,“这样的生日,比蛋糕甜”,他笑着回忆。

13年下来,“澳大利亚魏基成慈善列车湖南义工群” 聚了50多人,从民警到老师,从医生到侨办干部,从记者到残障人士,大伙跟着他把物资送到宁乡、益阳、常德的角落。而最让他忘不了的,是2013年第一次给听障老人戴助听器的那天。

“老人被儿子搀着来,眼神木愣愣的,像蒙了层雾。” 张良友记得清楚,他蹲下来,跟着医生一步步调助听器,轻声问:“大爷,能听见不?” 老人没应声,过了几秒,突然抬手抓住他的胳膊,指节都捏白了:“好人啊…… 我听见了!听见你说话了!”说着,老人眼里的雾散了,亮得像落了星子。

张良友至今想起那眼神,眼眶还会热:“那天我才懂,助人为乐不是我帮了谁,是我接住了别人的盼,又把这盼传给下一个人。”如今他还在申请2025年的助听器和棉衣,“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做公益是场需要持久用心的接力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要有人跟着走,这爱心路就能一直铺下去,铺到更多人心里去。”

责编:赵志高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