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长沙⑥丨从“小修小补”到“千万流量” 长沙创业圈杀出“黑马”00后

2025-09-04 17:07
字体:【

编者按

“背着双肩包就可以来湖南创业!”湖南求贤若渴、热情邀约。青春之城长沙,如何与青青力量双向奔赴、同频共振?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工商业联合会、共青团长沙市委特别支持,2025年7月,湖南日报社长沙分社重磅推出《创长沙》大型融媒体报道,聚焦青春力量扎根长沙、建设长沙的生动实践,呈现这座城市向善向美、茁壮成长的壮阔气象。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佳

你知道竹子的生长规律吗?

竹子用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在前面的四年里,它的根系向下延伸,向四周扩展,默默积蓄力量。这样的生长历程放在创业路上也是一样——那些冒尖儿的年轻人,背后都有一段“扎根”的日子。

在湘江新区的创业热土上,00后创业者吴取,从校园工作室起步,像竹子般,先向下扎根,积蓄力量,再借着政策东风,向上生长。

初见吴取,他身穿简约的白衬衫,眼神中透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与坚毅。

工作时的吴取

推开办公室的门,长沙德诚智创科技有限公司40多人的大通间办公室豁然展现。“这是我们的核心部门,技术和运营都在这儿。”吴取抬手介绍,目光中满是自豪。

“创业的种子,早在大学就种下了。”回忆起大学时期的创业初体验,吴取拧开矿泉水瓶,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2017年,吴取就读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那时高校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政策,校园创业基地以“零租金,免水电”的优厚条件,为怀揣梦想的学子筑起孵化摇篮。

吴取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吴取敏锐捕捉到机遇,在学校创业基地建立了首个工作室,为学校学生提供电脑系统安装、电脑维修、手机贴膜、软件安装等服务。“最初就是想解决同学们不会修电脑的难题,也给自己赚点生活费。”那时的吴取,抱着工具箱挨个儿敲宿舍门:“同学,贴膜装系统不?”谁也没想到,这些琐碎的服务经历,却让他慢慢摸清了学生群体的需求脉络,成了校园里小有名气的“数码神医”。

2018年年底吴取和小伙伴在雪天给客户上门送电脑。

渐渐地,他的业务范围从单纯的系统安装和电脑维修到线上流量的变现。为了让更多同学参与其中,吴取手把手培训技术和服务技巧。“我不介意把自己吃饭的家伙分享出去,淋过雨的人,总想替别人撑把伞。”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

凭借扎实的维修服务和大学期间对新媒体与运营市场的探索,吴取为上千名大学生提供了兼职岗位。“看到学弟学妹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到第一桶金,那种成就感比我自己赚钱还开心。”吴取笑着说,眼里闪着光。

毕业后,毅然选择在长沙创业的吴取,扎根在湘江新区。他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带领经验,成功开拓数码3C市场,并持续助力互联网平台流量增长与政务、高校数字化建设。“新区优越的创新创业政策,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让我这颗种子有了破土而出的勇气。”他感慨道。

公司落户长沙中电软件园后的办公室。

落户长沙中电软件园后,吴取带领团队转战新媒体运营。为全国多家头部互联网公司提供特色页面搭建与运营服务,有效推动平台流量增长;为各大知名品牌提供流量拓展服务,显著扩大品牌影响力;为上千位短视频博主提供精准有效的KOC达人种草服务,合作达人粉丝累计突破千万。同时,他积极为全国3省8市融媒体单位和962所高校提供公益学习赋能,助力数字化建设与人才培养,业务版图不断拓展。

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吴取始终不忘创业初心,他组织公司小伙伴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给两所学校捐赠爱心书屋,还经常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除此之外,他还把创业经验写成课程,免费开放给高校创业者,“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回馈社会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吴取说。

吴取组织公司小伙伴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谈及未来规划,吴取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下一步计划是高校素人博主孵化项目,希望能帮助更多学生在校园里找到方向,就像当年我在大学生创业基地里找到自己的路一样。”

时代的发展,让我们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竞争越发激烈。成功不再是单靠个人的咬牙坚持就能实现,“东风”的力量不可或缺。吴取用行动证明:唯有像竹子一样向下扎根,才能在机会来临时厚积薄发。

责编:陈佳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