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岳麓书院传承了湖湘文化的思想与文脉,那么天心阁,便是湖湘精神中不屈脊梁与历史风骨的象征。
作为老长沙城内的制高点,天心阁目睹了无数重大历史时刻: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战死天心阁下;辛亥革命前夕,这里曾是革命志士秘密集结、策划光复的重要据点。而最令人铭记的,是它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在此凭借地形优势与坚定意志,三次击退日军大规模进攻,共歼敌11万余人,史称“长沙会战”。中国军队也付出巨大牺牲,伤亡失踪将士超过9万人。长沙成为顽强抵抗、坚守五年的英雄之城,这场战役也因此举世闻名。
这样的顽强与不屈,正是湖湘精神的深沉底色。当年日寇猖狂进犯,扬言“三月亡华”,却最终在中国军民钢铁般的意志前彻底溃败。1945年,湖南芷江的受降仪式上,中国军队以胜利者之姿接受日本投降,为这段悲壮而光辉的历史写下了终章。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的呐喊,正是三湘儿女的精神写照。从魏源、曾国藩、左宗棠,到谭嗣同、黄兴、蔡锷、蒋翊武、毛泽东、彭德怀……一代代湖湘英杰以智慧与勇气奔赴时代前线,承载起家国命运与民族梦想。
如今天心阁早已硝烟散尽,唯有文夕大火警世钟依旧静默矗立。那段壮烈历史伴随钟声在岁月中回响,持续叩击着后来者的心灵,也延续着湖湘精神的不灭脊梁。
文案/摄制:官铭 张建芳(实习)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