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之花幸福绽放——宁乡市回龙铺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湖南日报

2025-09-02 06:33
字体:【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9月2日09版

“和美”之花幸福绽放

——宁乡市回龙铺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李曼斯 通讯员 喻霞

一条狭窄的村道,一堵越界的围墙,两户对峙的乡邻。

在宁乡市回龙铺镇丰收村二组,这个难解的矛盾纠纷已困扰当地村民多年。今年夏天,一缕“文明新风”拂过,将其悄然化解。

这源于去年9月开始,回龙铺镇创新推行的“和美回龙”基层治理新模式。该模式以党员“三亮三比”行动推进片组邻“三长制”工作体系为基础,成立“和美回龙”理事会,创立“和美回龙”公益协会,开展《和美回龙文明公约》纪实工作,三措并举汇聚共治力量,气象为之一新,为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探索了新路径。

十年纠纷,一朝化解

围墙之争,起源于十余年前。

万辉(化名)经营着一家葡萄园。不少客人驾车游玩时,在组道被围墙刮擦。这道墙,正是张峰(化名)家所建。

张峰的房子紧邻组道,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有了围墙后组道不足3米。当年车少,影响尚未显现,近年来,家家户户有了私家车,围墙对交通的影响日渐严重。

万辉等村民要求后移围墙,张峰家人反对。多年来,两家人拌过嘴、吵过架。今年年初,双方矛盾升级,差点大打出手

事至攸关,不得不解!彼时,回龙铺镇选出“和美回龙”理事会成员,调解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党员万秀连被推举为丰收村理事会副理事长。上任后,她下定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万秀连在走访时,张峰家人向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吐露心声:想不通,建了几十年的围墙,凭什么要自己掏钱拆了又建?

由此,万秀连发现双方积怨虽深,事情却并非不可转圜。

她先是说服张峰家人,同意将围墙后移,费用大家一起想办法。随后,万秀连找到受益的8户乡邻,挨家挨户拜访。

“一开始大家都不同意,觉得没道理出钱给别人修围墙。”万秀连反复上门做工作,分析利弊。

有人劝她:“这事不好搞,你都退休了,何必惹自己身上?”

万秀连回复:“我工作退休了,党员身份却没有退休。”

凭借着这股韧劲,万秀连终于说服8户人家集资6000多元。围墙后移后,组道得到拓宽。打通了症结,双方矛盾迎刃而解。

回龙铺镇实行“和美回龙”理事会制度,成立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乡村建设、移风易俗、爱心服务五个工作小组,集中村(社区)“三长”、退休干部、退职村干部等关键力量,集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三长制”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确保了治理范围的广覆盖;而“和美回龙”理事会则是聚焦难点、凸显专业、深化引领的治理力量,确保了治理效能的深挖掘。

两者同频共振,共同构成了回龙铺镇“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层层深入、精准施策”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了从“解决眼前问题”到“培育长远新风”的升华。

一年来,丰收村宁韶高速拆迁遗留问题、金玉村征收款分配纠纷、侯旨亭社区山林土地争议等一大批信访“老大难”问题陆续解决。今年1-8月全镇12345热线工单236件,回访满意率99.5%,解决率94.9%,工单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解决率同比上升3.7%。

小善大爱,润泽桑梓

8月22日,宁乡市回龙铺镇公益协会以“金榜题名•筑梦未来”为主题,启幕奖学助学活动。一场“座谈表彰励英才+入户慰问暖人心”的双轨行动,让“教育反哺乡土,爱心薪火相传”的温情画卷,在初秋的回龙铺徐徐铺展。

“曾以为大学是遥不可及的梦,是你们让我看见了光!”收到励志奖学金后,廖又名(化名)红了眼眶。他的母亲因脑溢血丧失自理能力,家庭重担压得生活喘不过气,而这份助学关怀,恰似一场“及时雨”,为他的求学路扫去阴霾。

去年11月,回龙铺镇探索成立了宁乡市第一个党委政府引导的公益协会,吸纳了300余名本土乡贤及企业家。

公益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

9个多月来,协会收到善款50多万元。聚焦特殊群体,开展“暖心慰问”行动;深化教育帮扶,推进“树人行动”;推动科普教育,建设新华育才实验室;开展“走进大学”研学活动,举办“笔润心田”征文大赛……

善意背后,公益协会为基层治理汇聚起“活水之源”。协会会员不仅是捐资出力的爱心人士,更是基层治理的“隐形”骨干。他们人熟、地熟、有威望,既能第一时间感知群众需求,又能凭借社会影响力解决群众诉求。

另一方面,协会组织的各类慈善活动,让“助人为乐、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从口号变为行动,一场场生动的德育课如春风化雨般,为推行移风易俗、共建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益力量正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补充,形成了“党政引领、公益补位、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文明公约,春风化雨

家有良田沃土,栏舍鸡鸭成群,生活在农村,吃穿自是不愁。不少村民却觉得日子并不宽裕:“每到年初,就得先盘点全年人情账,至少要留足2万元。”

从红白喜事、老人寿诞,到三朝周岁、36岁生日、乔迁、升学,宴请名目越来越多。若是在家里办酒席,同组村民每户需派出一名劳动力来主家帮忙;从外地请假回家帮工、掏钱请人帮工情况比比皆是。

如何破解人情债?该镇推出《和美回龙文明公约》,建立移风易俗等十个方面的正负面清单,设立村民文明纪实档案。

有了“公约”,谁来牵头推广?回龙铺镇找出了好路径。刘新武是该镇离退休总支书记、镇爱晚老年学校校长,也是金旺村的邻长。他巧妙地将银发课堂转化为培育新风的“主阵地”,让385名学员成为倡树新风的“生力军”:“只要老人的思想转变过来了,大多数家庭都会尊重长辈的想法。”

宣讲员入户宣讲。

“最近我们排练的花鼓小调《十唱和美回龙》,句句是金句。”戏曲班学员周芬(化名)说,学校经常带着大家去田间地头唱戏宣传,广受乡邻好评。

离退休总支的老同志们走村入户开展宣讲74场次,村(社区)积极配合,组长邻长踊跃参与。

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刘新武以身作则,不办寿宴,省下8000元捐给贫困学生做学费;老年大学学员潘进才母亲去世时,灵堂不设拱门、不放炮、不做预备餐;侯旨亭社区彭清明老人九十大寿不做酒不受情,儿女共聚为父亲庆祝……

今年以来,全镇红白喜事等酒席减少了近200场,每堂至少能为群众节省5万元。其中,沿河村五组、六组、七组已形成红白喜事不收人情的良好风尚。

回龙铺镇根据“文明公约”制定了《和美回龙文明公约正负面清单》,村民遵守和违反清单的情况都如实记入《村居民家庭文明纪实档案》。

村民正在阅读文明公约。

遵守“红白喜事简单办”“ 热心奉献 文明共建”等条款的,纳入正面清单并公示表扬,在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项目等方面优先考虑和支持;有“破坏公共环境”“超标办宴席”等行为的,列入负面清单并及时劝导纠正。文明纪实档案在入党、参选村干部、当兵入伍、“两代表一委员”政审考察等方面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正清单”树标杆,“负清单”守底线。在正负面清单的引导下,公约十条渐成村民“日常守则”。

实践证明,回龙铺镇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理事会解难题、公益协会聚爱心、文明公约树新风”的三维路径,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取得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成效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