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新添一处红色文化新地标!它被誉为湖南抗战的指路明灯

2025-09-01 13:58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日讯(记者 金慧 摄像 李国辉 通讯员 刘晴贤 彭睿宇)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长沙市文旅广电局积极推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以下简称八办旧址)本体修缮工程,于8月30日完成施工,9月3日将面向公众开放试运营。

文艺活动聚人气

今天上午,长沙市政协主席陈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易鹰,市委党史政研室主任曾向阳一行到八办旧址调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并出席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群众文艺展演活动。

八办旧址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徐祠巷19号,属于长沙市中心城区。展演现场,围满了观赏的市民群众,合唱《勿忘国耻强中华》、群舞《黄河颂》、花鼓戏《沙家浜》等抗战主题节目,通过群众文艺形式,将历史记忆转化为激励大众奋进的精神动力。

据悉,为发挥革命文物“IP”效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本次八办旧址恢复开放为契机,还将于9月1日、2日晚上在旧址西坪放映抗战主题电影《国歌》《百团大战》;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当天,邀请市民参与“一朵胜利花,万千长沙心”活动。

革命遗址换新颜

对抗战纪念设施和抗战遗址进行修缮保护,是国务院公布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十项安排之一。八办旧址于今年上半年进入了工程围蔽状态,开展本体修缮工程。

本次修缮有效解决了八办旧址因自然因素、使用损耗和周边城市建设等多种因素带来的墙体开裂、渗水,屋顶漏水,木构件糟朽等问题。

同时,在参观游览的主入口处增加了景观石,凸显八办旧址的标识;旧址的外立面按徐家祠堂的原有风格,恢复成青瓦白墙,古韵十足;西坪铺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事年表节选,增加八办旧址的历史氛围,丰富历史展示。

此次同步对周边环境也进行修整维护。今年植树节,补种了金桂、乌桕、红梅等与其历史文化内涵相得益彰的树木,丰富颜色和景观,形成四季不同色彩与实景的融合美。

(修缮中发现深藏于西墙内壁的重建祠堂石碑)

本次修缮还在西墙内壁发现一块石碑,记录了徐家祠堂在抗日战争中惨遭损毁,抗战胜利后,徐氏家族聚力重建的事迹。从侧面记录了长沙城经历的“文夕大火”之痛,反映了长沙人民在废墟上重建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牢记历史创未来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2月,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派徐特立、王凌波从延安到长沙建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通讯处先设在东长街(今蔡锷中路)徐家巷徐家祠堂,后迁至寿星街二号。通讯处的主要工作是代表八路军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联络、交涉有关事宜,巩固与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等。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后,通讯处迁至邵阳,而徐家祠堂1959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八办是长沙城区内现存唯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南人民积极抗战的历史遗址,被誉为理想信念的中转站、统一战线的阵地和湖南抗战的指路明灯。

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易鹰表示,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修缮八办旧址,提升周边环境,恢复历史风貌,凸显长沙作为抗战名城的文化标识,同时建设高品质的市民公共文化休闲空间,弘扬革命文化,增强市民的幸福感,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后续,长沙将继续开展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建造高品质市民公共休闲空间,弘扬革命文化,增强市民的幸福感,打造成为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和公共休闲功能的“长沙红”文化新地标。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