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张靖 陈双 周易瑶
如何让沉睡的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三资”)焕发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长沙县江背镇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通过创新模式盘活低效用地、铁腕清缴拖欠租金、地毯式规范问题合同,江背镇成功激活“三资”潜力,走出了一条以“三资”管理撬动产业兴、乡村美的振兴之路。
盘活“闲地”变“宝地”,亩产效益倍增
走进朱家桥社区,曾经高耗能、收益低的老页岩砖厂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湖南东牛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现代化架棚厂房,这是江背镇“三资”管理“微改革”的生动缩影。通过“盘活资产,筑巢引凤”,社区将9.9亩低效建设用地升级改造,年租金收入跃升至3万元,实现了土地效益的提升。
朱桥社区湖南东牛新材料有限公司实景图
一花独放不是春。江背镇在全县率先推行“一地一册一档”精细化管理模式,组织多方力量深入调研,为全镇239宗集体土地建立详实档案,包含权证、收益凭证、影像图等10类核心资料。同时,引入专业测绘,精准“摸清家底”,完成164宗141.4万平方米建设用地测绘及767批次固定资产清查。结合镇域发展需求,积极推动7宗建设用地确权登记,为后续高效利用奠定基础。
“盘活只是起点,增效才是目标。未来我们计划更科学规划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预计亩均收益有望实现数倍增长!”朱家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文斌信心满满地描绘着发展蓝图。从“低效使用”到“盘活提质”再到“规范处置”,一套“组合拳”打通了资源增值的“任督二脉”。
追缴“旧账”守“钱袋”,合同纠偏增效益
集体资产的“钱袋子”不仅要开源,更要严防“跑冒滴漏”。江背镇以“小账不小,旧账必清”的决心,打响了一场场“追资攻坚战”。
福田村开展多轮追款,某公司拖欠6000元场地租金虽“小”,但村党总支书记亲自带队,经过多轮锲而不舍的沟通,最终在2025年4月成功追回。此举不仅堵住了“失血点”,更树立了“集体资产不容拖欠”的铁规矩。
江背社区坚持“教科书式”调解,面对某单位中途毁约并拖欠稻田租金引发的村民不满,镇政府迅速介入,组织多轮协商,妥善处理责任界定与情绪安抚。最终由社区先行垫付、单位随后偿还,60716元欠款于2025年4月悉数到账,历时两年的棘手矛盾圆满解决,为处理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梅花社区组织“法理情”并用,针对湖南某建设公司拖欠10余万元租金,社区干部连续数月上门、电话催办,晓之以理、动之以法。2025年6月,这笔款项最终全额追回,有力维护了合同权威。
这些攻坚故事背后,是江背镇建立的“县、镇、村三级联动研判模式”在高效运转。通过村自查、镇复查、县局交叉评查“三查”机制,聚焦合同期限、租金合理性、违约责任等核心问题,先后完成3轮“地毯式”清理规范。累计清理经济合同151份,纠治问题合同123份。合同纠治成效立竿见影,新增集体经济收入200余万元,追回应收未收租金51.86万元,切实守好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钱袋子”。
从一片土地的精准盘活、高效利用,到一份合同的精细纠偏、规范管理,江背镇正以“全链条”思维深度激活“三资”潜力。这“活水”不仅流入了村集体的账户,更浇灌了乡村产业的沃土,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一幅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的和谐画卷正在江背广袤大地上徐徐展开。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