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曼斯 通讯员 喻志红
8月14日,宁乡市清泉阳光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车间一角,谢文强正坐在轮椅上工作。
只见他熟练地将一个空鞋面按压在左腿膝盖上,双手各拈起一根鞋带,快速地来回穿引。不到半分钟,鞋面已穿系出整齐有序的网格。
谢文强正在穿鞋带。
这看似简单的动作,是他重获新生的起点。
穿一双鞋,能赚0.3元左右,谢文强每天至少要穿16个小时,才能穿到300双鞋。正是凭借着这千万次穿引累积的微薄收入,他独自撑起风雨飘摇的家庭,顽强地将两个儿子抚养成才。
两次横祸,家如风中残烛
时间倒回至2016年8月,一次建筑工地的高空意外坠落,让正值壮年的谢文强腰椎严重受损,被判定为一级伤残。
半年时间里,谢文强花费了70多万元进行治疗。赔款迟迟不到位,一家人只能变卖家产。猪栏空了、家电没了,全家只能靠着谢文强的妻子在外做月嫂勉强度日。
然而,命运的车轮并未停歇。
2018年,一辆失控的汽车将妻子撞倒,致其当场去世。
彼时,22岁的大儿子刚刚考入大学,12岁的小儿子才进初中。妻子去世的悲痛、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医药费如大山一般压在了谢文强身上。
不得已,谢文强申请了1200元一年的低保,勉强维系住摇摇欲坠的家庭。
一根鞋带,穿起生命新章
绝望之际,谢文强了解到宁乡有不少残疾人辅助就业的岗位。这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宁乡市清泉阳光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负责人罗永生的建议下,谢文强开始学习穿鞋带的手工活。
比起扛泥砌砖,这根小小的鞋带显得更加难以驯服。
“一开始想着穿鞋带很简单,懒得按说明书一步步来,结果总是要返工。”在辅助就业员的耐心指导下,谢文强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从最基础的步骤开始一点点学。
从一天几十双,到稳定完成两三百双,谢文强在手指翻飞间,成了就业车间里的模范员工。
为了能有更多收益,谢文强把小儿子托付给母亲,自己住进了托养服务中心。在这里,他陆续学会了手工串珠、丝网花、组装包装箱等手艺,一个月能赚1500多元。
谢文强正在手工串珠。
“这里不仅能工作赚钱,还不时组织一些活动,生活很充实。”谢文强打开手机相册,展示自己不久前在文艺汇演中的表演片段。
画面中,他坐在轮椅上大声朗诵,显得很是认真:“做一个生命的强者,与困难、挑战与挫折同行!”
谢文强告诉记者,大儿子已经找到工作,小儿子今年刚评上学校的五星级少年。
“儿子告诉我,现在轮到他来撑起这个家,一定会把弟弟供出来,让全家过上好日子。”说到这里,谢文强笑容满面。
责编:李曼斯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