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曹盛家
“以前建房审批要跑好几个部门,材料一大堆,现在手机上就能申请,进度随时查,16个工作日就批下来了,真是太方便了!”近日,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村民侯凯康看着手中的农村宅基地批准书,难掩喜悦。
白箬铺镇村民侯凯康手机上申请完成农村宅基地批准书
这份便捷与高效,源于湖南湘江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以“三湘安居”专项行动为牵引,深耕农村建房“一件事”改革的扎实实践。作为新区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农民住房安全的关键抓手,这场改革打破审批壁垒、压缩办理时限、强化全程监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承诺变为现实,一幅“审批高效、监管有力、服务暖心”的湘村安居图景,正在新区大地徐徐展开。
机制重塑:筑牢高效审批“总框架”
改革的突破,始于机制的重塑。面对农村建房审批“流程繁、环节多、时限长”的痛点,湖南湘江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率先发力,从顶层设计入手,搭建起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审批机制。
“必须让群众建房少走弯路,让审批流程一目了然。”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局里创新建立“一窗受理、联合踏勘、限时办结”工作机制——群众只需向属地街镇政务窗口提交一次申请,后续由窗口统一流转至湖南省农村住房规范建设管理平台,街镇组织联合踏勘,全程闭环管理。
依托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审批流程实现“线上化、透明化”转型。村民通过平台即可线上提交申请材料,实时查询审批进度;后台通过数据共享自动核验“一户一宅”、土地性质等关键信息,无需群众重复提交申请材料。这一变革直接精简了60%的申请材料,让“跑多次”变为“跑一次”甚至“不用跑”。
“湘易办”APP-高效办成一件事-村民建房
为压实责任,局里同步印发《关于湖南湘江新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区级指导、街镇主责、村级主体的职责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机制的“四梁八柱”一经筑牢,审批效率的提升便有了坚实基础。
流程提速:打通便民服务“中梗阻”
“16个工作日必须完成审批!”这是新区给各街镇定下的“硬规矩”。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瞄准流程堵点,精准施策,让审批时限“砍半再砍半”。
针对以往审批“串联跑、多头等”的问题,局里推动审批环节“并联办”,将“选址踏勘、材料审核、规划核实”等环节由“先后进行”改为“同步推进”,由街镇牵头组织农办、城建办、国土所等单位联合上门踏勘,一次完成选址、放线、土地性质核查等工作,避免群众“多头对接、反复等待”。
街镇组织各部门联合上门踏勘
更关键的是,针对“农用地转用手续办理耗时过长,导致总体审批时限变相延长”的难点,局里主动对接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建立“专线指导、随时接受、按时办理”工作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农用地转用手续的政策解答与流程指导,对村民提交的转用申请实行“即收即办”,通过部门联动压缩转用手续办理时间,确保整体审批时限不突破16个工作日。
如今,新区村民建房审批已实现“线上申请—智能核验—联合踏勘—限时办结”全流程闭环,较改革前平均节省时限20余天。数据显示,改革以来新区已受理农村建房申请135宗,线上办理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连续保持在95%以上。
红线守护:织密合规建设“防护网”
高效不等于“放任”,便捷更要守牢“红线”。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深知,农村建房既要方便群众,更要守住“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两条底线,杜绝违法违规建设。
为此,局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村民住宅建设巡查监管的通知》,要求街镇严格落实“六到场”制度:从选址踏勘、定点放线,到基坑验槽、主体结构施工完工,再到竣工验收到场,每个关键环节都要求街镇工作人员现场记录、签字确认,并同步录入监管台账归档。对已批准的建房项目,实行“动态巡查”机制,建立巡查台账,发现未批先建、超面积建设等违规行为立即制止并处置,确保“批建一致”。
图为《街镇“六到场”日常监管》
“建房前看红线,建设中盯标准,建成后验合规。”这是新区对农村建房监管的生动概括。通过全链条监管,新区有效遏制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超面积建房等违法违规行为,实现了“高效审批”与“规范建设”的双赢。
服务下沉:激活基层治理“动力源”
“以前不知道建房要办啥手续,现在村里喇叭天天讲,手册家家有,心里亮堂多了。”这是新区村民对政策宣传的直观感受。改革的落地,离不开群众的理解与参与,而服务的下沉,则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针对部分村民“不懂政策、不会申请”的问题,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靶向发力”:制作《高效办成村民建房“一件事”办事指南》1.9万份,通过“村村响”广播、微信群、公示栏、入户宣讲等方式,将审批流程、所需材料、禁止条款等内容讲清讲透。手册采用“图文结合+案例说明”形式,连不识字的老人也能看懂“怎么申请、去哪申请”。
高效办成村民建房“一件事”办事指南
为提升基层审批能力,局里组织开展“农村建房审批业务培训班”,覆盖19个街镇、80余个行政村的工作人员,重点培训线上平台操作、“六到场”记录规范、违法违规行为识别等实用技能。同时建立“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基层遇到政策或技术难题时,区级业务骨干24小时内上门指导,让街镇工作人员“敢审批、会审批、善审批”。
服务的温度,藏在细节里:对行动不便的村民,村级代办员上门协助提交申请;对审批中存在疑问的群众,专人电话耐心解答;对已审批项目,定期回访了解建设进度……这些举措让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审批的速度,更有服务的暖心。
从“多头跑”到“一窗办”,从“模糊时限”到“16日办结”,从“事后查处”到“全程监管”,湖南湘江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的农村建房“一件事”改革,既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践行,也是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扎实一步。
下一步,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化改革,加强与各部门联动,以更优的服务、更严的监管、更实的作风,守护好农民的“安居梦”,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区力量”。
责编:陈佳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