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9日讯(记者 曾楚禹 万丽君)今天上午,2025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在长沙开幕。来自国内外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500多位科研人员、临床医生、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深入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进展和治疗策略,共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新路径。开幕式线上线下参与人次突破100万,创下历届大会首日参与量新高。
作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领域权威性最高、参与范围最广的学术交流平台,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自2015年起已连续举办至第十一届。本届大会以“新观点、新进展、新成果”为主题,由(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及湖南乾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2025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现场。通讯员 刘佳妮 摄
会议期间,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做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围绕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路径、早期识别与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细胞治疗等开展深入交流和探讨。各国专家分享了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和基础研究成果,展示了神经影像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并呼吁全球加强协作,以跨学科、跨国界的合力破解阿尔茨海默病防治难题。
作为大会主办单位之一,位于雨花经开区的湖南乾康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其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该公司首席科学家顾柏俊教授介绍,AD 患者大脑中异常沉积的 β 淀粉样蛋白和 Tau 蛋白缠结,长期被认为是疾病进展的核心诱因。其团队发现小胶质细胞去极化能够增强吞噬能力,并有效促进阿尔茨海默病中对异常蛋白的清除。目前,其团队已筛选出可激活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天然化合物,成果已进入临床前候选药物阶段,计划2026年启动首次人体试验。
湖南乾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顾柏俊教授介绍其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会长王军表示,多方的深度参与,正让大会从“学术交流平台”升级为“成果转化枢纽”。希望通过科学家、企业家等多方协同,加速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从“理论突破”到“患者获益”的全链条进程。
据介绍,本次大会将持续至8月11日,除主会场外,还设老年期痴呆综合防治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临床实践、中医药、人工智能应用等10多个分会场,期间还将发布《中国人工智能(AI)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伦理学倡议书》,进一步推动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规范化发展。
责编:万丽君
一审:万丽君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