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7日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杨慧英 谌峥嵘)盛夏果园,一步一景:艺术庭院笑语盈,稻虾共生田泛金波,产业大棚直播订单火爆……近年来,长沙县果园镇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核心,通过“资源盘活+产业造血+制度创新”三链共振,蹚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强村富民新路径。
资源盘活:整招盘,老房旧校变“聚宝盆”
老旧房屋改造后的艺术庭院
走进田汉花果片区,由老旧农房改造的“音乐小院”“美术小院”吸引游客驻足。这些曾闲置的老屋,如今通过“整、招、盘”三字诀焕发新生:全镇系统摸排85户闲置农房,整合10处打造艺术庭院,33户通过出租、合作开发等方式实现增值。
在古井社区,沉寂多年的原高楼小学变身洁净厂房,年租金跃增20万元;田汉小学旧址“租教联动”,四成租金反哺果园教育。新明村把有机文创园与集体产业指导中心整体出租,年创收20万元;金江新村凭借旧厂房租赁一年进账46万元。果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镇盘活闲置资源增收超百万元,真正实现了‘闲资产’变成‘活资本’。”
产业造血:庭院+IP,双轮驱动富农链
“菌棒每月采三茬,一年能增收2万多!”脱贫户李大姐忙着打理自家庭院的黑木耳菌棒,脸上洋溢着喜悦。得益于镇里推广的“黑木耳林下种植、生态鸡散养”项目,正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甜头。
2024年以来,镇里为214户脱贫户定制“一户一策”,联动引入的迪为农业等6家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保底收购,带动户均年增收1.2万元。创新开展三期“农文旅夜校”培训新农人100余名,手把手教会自媒体运营、短视频拍摄剪辑、直播带货等实用技能,村民娜姐凭此将“娜姐小院”经营得有声有色,“五一”期间订单爆满,入账数万元。
“五一欢乐跑”活动
“第九届龙虾音乐季”活动
流量端火力全开。2025年上半年,“五一欢乐跑”串联田汉文化园等景点,吸引400组家庭;“第九届龙虾音乐季”叠加非遗打铁花、湿地烟花秀,单场揽客3.5万人次。依托田汉文化园、浔龙河樱花谷、“花果虾”等核心IP,形成“月月有上新、季季有爆点”的文旅格局。种植养殖基地、民宿、餐饮、艺术庭院等全面受益——半年游客破10万人次,民宿、餐饮营收翻番,文旅融合的乘数效应正在果园镇加速显现。数字“加速器”同步上线,“星城供销”日均配送农家菜1500斤,直链500农户与市民餐桌,产销“零距离”,乘数效应持续放大。
果园镇供销合作社农家配送菜日常
制度创新:公益岗+阳光账,共护幸福底色
“以前打零工不稳定,现在当防火巡查员,月薪2000元还交保险!”花果村脱贫户王叔的转变,源于果园镇开发的50余个公益性岗位。该镇结合文旅需求设置防火巡查员、文明劝导员等岗位,优先吸纳脱贫户,并建立“申请-评议-考核”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人岗相适、政策阳光运行。
果园镇公益性岗位(保洁员、交通劝导员)
“组账怎么花,手机一查就明白!”新明村村民点赞的“五步监督法”,是果园镇规范191个村民小组“小微权力”的缩影。通过“赛组账”活动和村级财务培训,全镇实现“三资”管理透明化。2024年,果园镇7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500万元,同比增长6.32%。党建引领下的“梦里乡村”项目片区集体收入突破120万元,经营性收入增长3倍。
从艺术庭院的诗意栖居到舌尖经济的火爆场景,从夜校课堂的技能赋能到公益性岗位的民生保障,果园镇用“三重奏”奏响了强村富民的时代强音。正如镇党委书记所言:“乡村振兴不是‘涂脂抹粉’,而是让群众口袋鼓起来、精神富起来。”
如今,这片土地上的机器声、欢笑声、歌舞声,正汇成最动人的丰收协奏曲。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