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不应孤立存在 要构建“房子-社区-城市”价值链

2025-08-07 12:27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文 欧阳林

“真正的好房子应以‘人’为核心,设计服务于人的安全、健康、舒适和尊严。通过全龄友好设计和全生命周期考量, 满足当下需求,并具备适应未来变化的弹性。”近日,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建筑师周湘华在接受湖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从专业视角来看,“好房子”绝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容器,它应该是绿色、低碳、智能、安全、有文化内涵并能适应未来发展的生活载体。

好房子不应孤立存在

周湘华认为,让人民群众住得放心,安全可靠是基石。比如结构安全,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必须严格按国家规范进行抗震、防火设计,确保建筑在各种灾害下具有足够的韧性和安全性。包括水、电、燃气、电梯等设备设施的安全,保证设计合理、质量可靠,杜绝安全隐患。在材料安全方面选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避免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

要功能合理,空间高效。户型设计科学,动静分区、洁污分离、干湿分区,并且在有限面积内创造最大使用价值。此外,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家庭生命周期变化,比如单身、新婚、育儿、养老等不同阶段,使空间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不同时期的需求。

要前瞻性考虑无障碍与适老化。充分考虑全龄友好需求,尤其是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公共区域设置无障碍通道、电梯,预留适老化改造空间,如无障碍居室、卫生间,室内避免高差。

要打造智慧社区。好房子不应孤立存在。 它需要与完善的社区配套设施,如教育、医疗、养老、商业、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公园绿地等紧密结合,形成“好社区”,才能真正实现15分钟生活圈,提升整体居住幸福感。比如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的建工·象山国际体现了智慧运营的“五恒”革命,是建投集团自主设计、建造并运营的一个全过程项目,这个获鲁班奖的百万方大盘,从四个维度打造“好房子”:功能全面、低碳智能、工艺精湛、贴心服务。当大家常吐槽物业不好时,其引入了智慧运营,通过AI智能神经感知系统打造健康住宅,部署温湿度、光照、空气质量传感器,处理建筑体征数据,营造 “五恒” 环境。根据用户习惯,实现能耗智能调控,为住户提供动态节能模式。

2023年起,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积极参与国家“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标准编制及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并在湖南省勘察设计协会主办的2024年度“湖湘好房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目前也正在编制《湖南省高品质住宅设计导则》。

“作为建筑师,我们不仅要提升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更要深入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好房子要素精细化、集成化地落实到每一个设计细节中,并协同开发商、施工方、政府、居民等各方力量来共同缔造。”周湘华说。

要推动“好房子”建设从政策共识转化为老百姓的消费共识

推动“好房子”建设从政策共识转化为老百姓的消费共识,需要系统性解决认知隔阂、体验壁垒和信任落差。结合当前实践与挑战,周湘华认为还可以从以下方向重点突破:

  1. 通过技术成本优化,破解“好房子=高房价”误区,推动空间效率革新。通过项目精细设计,让“小价钱买大空间”成为亮点;鼓励灵活空间设计,满足多功能需求。同时强化样板体验与承诺保障,推行“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第二,推动产业生态构建,以集群优势降本提质。结合绿色建筑、智能建造、装配式建造与产业链协同,打通从建材生产到装修服务的闭环,降低协同成本。

第三,打造绿色完整社区。通过服务配套延伸,使物业从基础维护转向“家政+托幼+健康”服务,加强小区公共配套设施,如公共图书馆、健身房、老年托管中心等实现绿色完整社区的便捷服务,构建“房子-社区-城市”价值链。第四,强化金融支持,降低消费门槛。对购买符合“好房子”认证的楼盘,提供更低首付或利率优惠,实行差异化贷款支持。

“好房子要成为大众共识,需打通‘政策标准→技术落地→成本控制→服务兑现→金融普惠’全链条,只有当‘好房子’从政策术语变成日常体验,共识才能真正扎根。”周湘华说。

聚焦环境、功能、健康、服务友好 打造“好房子”

对于长沙松雅湖板块的生态资源禀赋、万科·隐秀项目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对空间功能的运营、健康住区模式、配套前置的实践探索,周湘华认为,要聚焦环境友好,实现生态资源深度融合。在好房子的设计和建设中可以依托松雅湖周边的自然环境,强化生态资源评估,将“生态健康指标”(如负氧离子浓度、噪声控制值)纳入“好房子”绿色认证体系,并将松雅湖板块的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满足居民游憩、健身、康养等需求,提升整体幸福感。

聚焦功能友好,提升空间效率与场景创新。可以推广户型弹性空间设计,适应二孩、居家办公等动态需求,重构“家庭生命周期”适配性,真正实现一套房住一辈子。

聚焦健康友好,构建智能科技系统化集成。政府可对健康科技应用(如新风、净水)提供补贴,并通过“好房子保险”延长质保周期,降低消费者因低碳改造增加使用成本。

聚焦服务友好,整合配套服务前置化,打造安全可靠、入住即享的生活闭环。实现物业从“维护者”转型为“生活运营商”。可以推行“配套承诺制”,要求开发商在售房时明确学校和商业开业时间表,违约则补偿物业管理费,增强消费信心。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