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玉潭街道社工站探索“政策+艺术”复合介入模式 打造老年社会救助可推广样本

2025-08-01 10:22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汤灿芳 李文

为深入贯彻湖南省民政厅“湘当有爱·四季同行”主题服务活动精神,扎实推进“爱心宁乡”帮扶工程,宁乡市玉潭街道社工站精心设计的“助困耆彩·政艺加油站”老年社会救助支持小组于近日圆满结束。该小组工作聚焦辖区内10位低保、残疾、高龄困境老人,以“政策赋能-艺术疗愈-互助网络构建”为核心的复合介入路径,成功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易推广的基层老年社会救助服务模式,有效助力服务对象实现从“被动受助”到“能动生活”的积极转变。

标准化流程筑牢信任 游戏化设计赋能政策认知

项目启动阶段,社工采用“互动破冰 + 契约共建”流程:运用《名字开花》等结构性游戏促进组员相互认识,引导组员们分享生活点滴,营造安全、开放的氛围。随后,全体组员共同制定包含“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核心要素的小组契约,为深度干预奠定信任基础。

“政策补给·知识加油”单元创新性地运用“游戏化学习”理念。社工自主设计的“政策飞行棋”,巧妙地将低保申请条件、特困供养范围等关键救助政策知识融入游戏问答环节,使组员在轻松愉快的掷骰、走格过程中自然习得信息。同时,配套“案例情境解析”与“现场互动答疑”环节,聚焦“邻居张奶奶如何成功申请救助”等身边实例,将抽象政策条文转化为具象可感的操作指引。此“情境模拟+互动体验”的组合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政策信息的可达性与理解度,为周边乡镇社工站开展精准化政策宣传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模块化艺术活动促身心整合 长效机制培育互助网络

小组活动创造性地将艺术表达与社会互动相结合,形成可复用的“模块化干预包”:在“巧手制锤·养生加油”活动中,社工示范引导与组员朋辈互助结合,完成养生锤制作。“绘心绘意·心灵加油”环节引入曼陀罗绘画疗法,组员通过色彩选择与涂鸦进行非言语表达;“歌声嘹亮·欢乐加油”选取《甜蜜蜜》等承载集体记忆的经典老歌,有效激发组员情感共鸣与参与热情。该环节组织便捷、感染力强,是理想的小组热身或总结环节设计。

收官活动“续航启程·能量满格”聚焦于服务成效巩固与自助互助网络培育。社工通过回顾活动视频集锦唤醒共同记忆,强化小组凝聚力;引导组员自主订立“每周电话互访”“每月结伴聚会”等互助约定,成功实现从“社工主导”的外源性支持向“组员自主”的内生性互助网络过渡,有效破解了小组服务结束后支持中断的难题。

“三阶段模型”形成可复制经验 双轨介入提升服务效能

项目形成清晰的“三阶段介入模型”:标准化流程建立信任关系、趣味化策略赋能政策认知、模块化艺术活动促进身心整合与社会联结,构成高度可复制的基层老年社会救助服务样本。成效显示,10位组员政策知晓度与运用能力显著提升,并自发形成稳定互助支持网络,验证了“政策保障与情感支持双轨并行”模式在提升困境老人福祉、增强社会融入方面的显著效能。

玉潭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表示:“我们计划系统梳理本次实践中的核心工具与方法,包括‘破冰活动资源库’、‘政策宣导游戏化工具包’、‘互助网络培育操作指南’等,形成标准化的实务工具包,开放共享给更多基层社工站特别是新入职同工借鉴使用,让这一融合专业与温情的有效经验,惠及更广泛的老年困境群体。”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