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5日讯(通讯员 欧亚琦)7月24-25日,第十九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本次会议首次新设产业园区与产业服务链专题研讨会,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邱友梅作为全国开发区代表,分享园区增值化政务服务改革经验。在营商环境日益成为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长沙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决策部署,以增值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园区“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全国产业园区政务服务实践提供“长沙样本”。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邱友梅作为全国开发区代表,分享园区增值化政务服务改革经验。部门供图
“过去跑审批像闯关,现在全程有人陪跑。”今年6月,园区企业华夏特变报建负责人在拿到施工许可后感慨。项目报建全程代办,配备项目管家提供“陪伴式”服务,这正是园区通过增值化改革打造的全流程代办模式。
以前项目找审批,现在审批找项目。当企业还在与园区招商部门接洽时,帮代办团队就已主动提供服务:国土手续预计多久、规划设计方案需要注意什么、办理施工许可需要哪些材料……通过专属服务微信群,帮代办团队和审批人员与企业充分沟通,定制个性化审批流程,让项目审批彻底告别“不会办、来回跑”难题。
服务内容的增值远不止全流程代办。园区通过设立政策兑现增值服务窗口,将本级政策条款按照政务服务事项模式梳理办事指南,推动近60%的园区政策实现“免申即享”或“全程网办”。近日,园区企业爱立德科技就收到驻企联络员通知,因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符合园区高企认定政策奖补条款,无需提交申请,就将收到一笔奖励资金。
涉外法律服务、大学生创业服务、内外贸一体化服务……针对园区企业日益多元的需求,在长沙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的增值服务矩阵还在不断扩容。
长沙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舒展 摄
推进服务内容增值是苦练外功,探索审批效率增值则是深修内力。围绕项目审批难点堵点,长沙经开区持续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办理。今年园区重点探索的环评改革试点,正是其中一个改革缩影。
4月30日,广州广汽荻原模具冲压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收到来自园区豁免其环评手续的消息,这距离企业提出申请环评手续仅1天。“过去做环评,得请第三方机构写几百页报告,流程至少两个月,花费10万元费用,还不保证一次通过。”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3月中旬,长沙经开区发布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破解环评手续繁琐等问题,针对汽车制造、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等四大制造行业部分项目,将环评审批从一本厚报告简化为一张薄表格,单个项目落地周期压缩2个月、成本立减10万元,让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开展试点以来,园区共20家企业涉及环评手续办理,其中7家企业已开展试点,豁免项目占环评总项目35%。
在项目审批上,园区还探索“项目开工建设一件事”,从招商洽谈到投产运营全链跟进服务,针对土地要素落实周期较长的情况,实行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相分离的灵活服务模式,土地供应和项目审批“并肩跑”,为企业节省时间60天以上,实现国土、规划、住建“多证齐发”和“拿地即开工”,真正让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位于政务服务大厅的出入境窗口。谭园 摄
“我们希望企业来大厅办事,不仅是收获一本证照或一张批复,更能体验到一些额外的情绪价值。”走进园区政务服务大厅,更能感受这种变化。“大厅经理”帮忙取号、代办人员协助查看资料,夏日有凉茶、冬季有热咖啡,还专门设置了政企会客室,企业办事界面不断拓宽,可以与工作人员在会客室面对面交流,实现“见一个人、交一份表、喝一杯茶、办一类事”的无柜台沉浸式服务,办完事加个政务客服微信,后续办理进展可随时咨询。大厅还为园区企业开辟了产品展示区,将“C位”让给企业,按产业主题定期展示,为企业产品供需搭建载体平台。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解决企业‘办事难’,更要通过系统性创新,让政务服务真正为产业发展‘赋能’。”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沙经开区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增值化改革实践,紧紧围绕长沙经开区“三大工程”和“四比四拼”相关要求,从政务服务供给侧出发,探索从解决企业“一件事”到构建服务“新生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匹配的优质政务环境,打造营商环境的闪亮名片。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