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新 通讯员 邹蓉
教育,乃强国之基、复兴之本。
作为省会长沙的中心城区,开福区深谙“教育兴则区域兴,教育强则底气足”之理,以战略眼光谋篇布局,以改革魄力激发活力,在优质均衡的赛道上加速前行,走出了一条“资源筑基、育人变革、强师兴教”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每个孩子共享优质教育阳光。
资源筑基:破解“一位难求”的硬实力
“要始终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7月25日,开福区委书记罗玉环在全区教育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铿锵话语,正转化为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近三年,全区教育投入累计达47.42亿元,年均增长12.56%;新改扩建中小学9所、幼儿园16所,新增优质学(园)位约1.8万个;组建教育集团8个,“15分钟就学圈”全面成型,“15分钟优质教育圈”持续扩容。
为保障适龄学生“应入尽入”,确保每一个走进开福的孩子都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开福区教育局严把小学、中学、特殊儿童入学关口,坚持“一件事一次办”,实现随迁子女入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特殊学生保障率三个100%。目前,全区拥有普特融合省级示范学校(园)2所、市级医教康试点学校1所;对残障儿童实行学前至高中15年学习费用全免,生均公用经费按8000元/生/年标准足额保障,织密了特殊群体的教育保障网。
破解“择校热”,关键在于打破优质资源的“孤岛效应”。开福区以集团化办学破冰校际壁垒。清水塘、青竹湖湘一、北城、清湘、开福实验五大基础教育集团如“五朵金花”竞相绽放,通过“紧密型+松散型”双轨模式覆盖37所中小学,占全区学校总数的54.41%,显著提升了优质资源的覆盖面与辐射力,有力推动区域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好上学”“上好学”的教育新生态加速形成。
“集团内资源共享,城郊校的孩子也能享受名师课堂,我们家长更安心了。”一位家长的心声道出改革实效。为深化成果,开福区拟于今年秋季再推3-4个新基础教育集团,引领片区教育同频共振,持续提升优质均衡水平与群众教育获得感。
促公平、提质量,创新是关键。开福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区建设,投入逾2亿元完成学校信息化设施升级,建成智慧功能室200余间,全面满足各类学校需求,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插上“智慧翅膀”。
教育资源布局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为匹配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产业发展,开福区成功引入长沙市实验小学马栏山文创学校、南雅马栏山文创中学,产教融合使教育真正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硬实力”。
育人变革:五育融合的立体实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之问,在开福区的校园里总能得到铿锵回响。其背后,是一套“五育融合”的立体育人体系。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开福区持续探索思政教育“双向行走”模式,创新打造“走出去+请进来”思政大课堂,将育人场域从教室拓展至社会。“小小红色讲解员”“馆校双向行走”“青春思政课”“长沙少年行”“艺术思政课”等特色课程,使思政课从“照本宣科”转向“沉浸体验”,让爱国情怀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农场丰收啦!”周南秀峰学校的同学们在“田间课堂”挥洒汗水,共享收获喜悦。作为湖南省劳动教育实验区,开福区的探索独具匠心。
面对当下城市孩子普遍与土地、农耕文化疏离的现状,开福区深刻认识到,让孩子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学习本领,涵养同理心、树立正确三观,其长远价值不亚于学业成绩的提升。为此,开福区率先启动“田间课堂”劳动实践项目,通过“校企+校地+校馆”合作,建成60亩校外智慧农业实践基地,系统开发涵盖传统农耕、生态保护等领域的20余门校本课程,构建从育苗种植到收获加工的全链条劳动教育体系。
目前,全区省市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园地、学校劳技室120余个(间),推动劳动教育从“活动”走向“课程”,从“体验”升华为“素养”。
五育融合,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径可循。开福区着眼知与行、身与心、读与写、课内外的融通,依托“心悦开福”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打造心理课堂,围绕“书香开福 开卷有福”全员读经典活动营造书香课堂,构建起具有开福特色的多元育人课堂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强师兴教: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终依靠高素质教师队伍。开福区以“量质齐升”为目标,为教育注入核心动能。近四年,1495名在编教师加入,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近100%,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较四年前提升4.4个百分点。
激活队伍活力,核心在于机制创新。开福区打出组合拳:运用人工智能管理系统动态跟踪教师成长;建立跨学段交流机制打破编制壁垒;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工程;推进“新蕾、园丁、领航、薪火”四大计划,完善四级培养体系。目前,全区拥有省部级、市区级名师工作室30余个,全国表彰教育工作者2人,各级骨干教师869人,实现学段、学校、学科全覆盖,形成“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育名师—教育专家”的清晰成长梯队。
同时,开福区大力实施“幸福工程”:切实为教师减负,让其安心从教;开展“从教30年”“教育世家”评定,让教师的每一分耕耘都赢得尊重与荣光,在教师心中播撒幸福的种子。
教育承载着万千家庭的希望,滋养着一方发展的沃土。从破解“一位难求”到深耕“五育融合”,从集团化办学的“百花齐放”到田间课堂的“生机盎然”,开福区正以改革的魄力与民生的温度,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答卷上,镌刻下坚实而鲜明的“开福印记”,向着教育强区的目标阔步前行。
责编:陈新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